張志魚害死舊版《辭海》

(一)

北京文化深厚,人才薈萃,勝跡處處,十足繁華故都。聽說,當年藝文界高手名家有口皆碑,有燕京三絕指唱不過余叔岩,畫不過張大千,吃不過白永祥;白永祥是第一名廚。老北京藝壇也有三絕:評書藝人雙厚坪,京劇演員譚鑫培,京韻大鼓劉寶泉。古玩勝地琉璃廠雕刻標出三絕:刻銅的張壽丞,刻瓷的朱友麟,刻竹的張志魚。張壽丞的銅墨盒我見過一次,雕梅花,畫和字都刻得精,可惜有個台灣商人先一步訂下來了,與我無緣。朱友麟刻瓷迄未寓目,想必高明。我手頭藏一個清代陳國治款的《雲林小景》雕瓷筆筒,白瓷胎細刀浮雕,儼然一幅宋代院畫。《飲流齋說瓷》說陳國治是乾隆時人,雕瓷精細中饒有畫意,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極神似。《景德鎮陶瓷史稿》和《中國陶瓷史》中則說他是道光、咸豐年間景德鎮雕瓷名工,所雕圖畫深入顯出,於精細中見畫意。《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並錄二說備考,雖時代不同,恐系一人也。刻竹的張志魚名氣實在大,一八九一年生,約卒於一九六三年,號玄通、瘦梅,室名寄斯庵,北京人,擅刻扇骨,授徒甚多。我幾年前在倫敦買到他刻的竹臂擱,刻溥心畲五言絕句書法:「懸岩橫鳥道,喬木出人家;黃葉無行跡,空山煮苦茶」。溥心畲是甲子一九二四年寫的,從竹色泛紅的程度看,張志魚當是在二十年代刻的。他的刻工允稱上乘,溥儒書法的神韻都表露無遺。《中國竹刻藝術》上冊頁四六十至四六一收錄此件,說是無名氏藏,相信正是倫敦那家古玩鋪借出來刊登的。

(二)

王世襄先生是研究我國竹刻藝術的當代大專家,他寫過一篇《論竹刻的分派》,說到一九四七年發行的《辭海》中的「竹刻」條錯誤百出,所舉竹刻家與流派完全靠不住。《辭海》條目多有所本,「竹刻」一條,幾經查找,終於查出是摘錄張志魚所撰《歷代刻竹人之小傳》並略加損益而成。我很少看到王先生動那麼大的火,說張志魚「其人品技能,自有公論,茲不復贅」;說他編寫《小傳》所持態度顯然極不嚴肅,「有關竹刻歷史,淺陋無知,亦於此暴露無遺」。

王先生這篇文章附錄了張志魚那篇《小傳》,一開頭就說他二十年前得到《竹人錄》一冊,不知何人執去,現在追憶錄之,「掛一漏萬,當不免耳」。《竹人錄》和《竹人續錄》並不難找,一九八三年杭州一家古書出版社還重印了線裝本。張志魚寫《小傳》而懶查書,難怪王先生說:「撰述缺少重要參考書,應當擱筆,憑記憶隨手寫去,治學者決不肯如此草率,其結果必然是錯誤百出。」王先生說張志魚「更不足取的是強不知為知,不據史實,妄言分派,這是為了自炫博學而不惜欺騙讀者的一種做法」。王先生認為更該罵的是《辭海》未能察覺謬誤無稽之處而大量摘錄,甚至掇抬三、五人名進一步自行編造。聽說,一九七三年台灣出版的《中文大辭典》也一字不漏照搬《辭海》的「竹刻」條。其他幾種關於竹刻的專著都誤信《辭海》而加以引用。中國大陸四九年後出的《辭海》,「竹刻」條是新寫的,簡短得很,連竹刻中相當重要的留青技法都不提。《辭源》則沒有「竹刻」條。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