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寫《勸菜》

(一)

有一些題材很想寫,想了好幾次都寫不成。不是不敢寫,是沒有把握寫得好。最近讀到中國大陸瓜田寫的《王了一的幽默:淵博學者的睿智戲筆》,有意思。王了一是王力,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大學教材《古代漢語》的主編。我拉拉雜雜讀過王老先生不少書和文章,瓜田文中所引四十年代寫的《勸菜》一篇卻沒有讀過。瓜田雖只引了片斷,竟也妙不可言了。王力說:「勸菜的風俗處處皆有,但是素來著名的禮讓之鄉如江浙一帶尤為盛行。男人勸得馬虎些,夾了菜放在你碟子里就算了;婦女界最殷勤,非把菜送到你的飯碗里去不可。照例是主人勸客人;但是,主人勸開了頭之後,凡自認為主人的至親好友,都可以代主人來勸客。有時候,一塊『好菜』被十雙筷子傳觀,周遊列國之後,卻又物歸原主!」

(二)

我向來主張用筷子吃飯必須嚴格劃清界限,授受不親,免得相濡以沫,一餐飯跟太多人法式親嘴,曲終人散之後,徒生失節之恨!我這份恐懼感與生俱來,明明知道有違中國文化的和氣精神,畢竟始終英勇不起來。我實在不好意思說,當然更不知道該怎麼宣諸筆墨,生怕褻瀆了世代相傳的美德。沒想到王老先生替我寫了,讀來彷彿他鄉遇故知,不亦快哉!他說:「中國人之所以和氣一團,也許是津液交流的關係。儘管有人主張分食,同時也有人故意使它和到不能在和。譬如新上來的一碗湯,主人喜歡用自己的調羹去把裡面的東西先攪一攪勻;新上來的一盤菜,主人也喜歡用自己的筷子去拌一拌。至於勸菜,就更顧不了許多,一件山珍海味,周遊列國之後,上面就有了五七個人的津液。將來科學更加昌明,也許有一種顯微鏡,讓咱們看見酒席上病菌由津液傳播的詳細狀況。」坦白說,我情願不長見識,不去開這個眼界了。

(三)

王力筆下的好戲還在後頭:「我未坐席就留意觀察,主人是一個津液豐富的人。他說話除了噴出若干唾沫之外,上齒和下齒之間常有津液像蜘蛛網般彌縫著。入席以後,主人的一雙筷子就在這蜘蛛網裡衝進衝出。後來他勸我吃菜,也就拿他那一雙曾在這蜘蛛網裡衝進衝出的筷子,夾了菜,恭恭敬敬地送到我碟子里。」這一來,王老先生沒有理由不慷慨就義了,陪著笑臉吞下那一塊變了味的炒山雞片。

「我承認我這種脾氣根本就不適宜在中國社會裡交際。然而我並不因此就否定勸菜是一種美德。『有殺身以成仁』,犧牲一點兒衛生戒條來成全一種美德,還不是應該的嗎﹖」他說。我試過努力說服我自己,到頭來依然不能接受王力下的這個結論:我決定不去繼承那樣的國粹,堅決主張替國粹整容,飯桌上備公筷和調羹拿菜勸菜,用勺子湯瓢舀湯敬客。但是我還是覺得王老先生這篇小品寫得實在好。他們那一代文人都練得一手絕藝,一枝椽筆在文字的堂奧上「衝進衝出」,不沾一絲蜘蛛網,永遠乾凈瀟洒,像《雅舍小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