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鄧小平

(一)

中國人的政治藝術從來沒有離開過「歌頌讚美」和「漫罵詛咒」的兩極範疇,非此則彼,愛惡分明,幾乎不太可能建立中肯客觀的灰色地帶。於是,中國人對中國政治人物的評價,始終很難跳出「非王即寇」的既定框框。所謂功過三七開、四六開之說,基本上還是以「七」和「六」為依據;「三」和「四」無非製造小罵大幫忙的效應而已。這樣的意識形態一旦轉化為文字廣為傳佈,其震撼力量自必足以掩蓋任何冷靜理性的宣示,發揮「龕上金佛」的正面意義或者「筐中毒蛇」的負面裁決,迅速成為清一色的思想制服。

(二)

中共官方新華社報道鄧小平逝世的消息,引述中共中央委員會、人大常務委員會、國務院、政協全國委員會、中國共產黨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通告,「極其悲痛地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宣佈「我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的死訊。《通告》說,鄧小平是「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通告》還說鄧小平是中共早期黨員和「積極活動家」;鄧小平理論的一個「重大創造」,是按照一國兩制的構想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他九二年初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說話,「科學地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從理論上「深刻地」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通告》最後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和第二卷是「富有獨創性的重要著作」,是「引導中國勝利前進的科學指南」,他的逝世對中國全國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

中共領導層不但對鄧小平個人作出了最高度的評價,對他任內黨政軍各項重要會議和事件也連帶予以讚揚。鄧小平漫長的政治生涯雖然波折重重,他的遠見和膽識,卻給他帶來了比毛澤東更清高聖潔的聲譽。他在六四事件中所犯的嚴重錯誤是他晚年情操的瑜中之瑕。他為香港主權回歸發明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構想,毅然擺脫馬列和中共意識形態的桎梏,那是鄧小平務實性格的表現,跟他帶領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道路同樣重要。但是,這套構想化為這樣簡潔的四字成語,卻多多少少顯示出那是「人的語言」,不是「法律的語言」。鄧小平過世之後,中南海政治結構的波動與穩定固然可以直接影響香港特區的形勢;更關鍵者,似乎是中國大陸朝野對鄧小平的歌頌和讚美必須也保持不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指示才得以貫徹始終。對香港人而言,但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對鄧小平的愛是永遠的、不朽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