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弦寫新詩早享大名,是余光中那一輩的名筆,又是《聯合報》副刊著名主編,數十年來人家出書請他寫序一定不少。啞弦最近在台北對我說,他寫的這些序文要結集出單行本了,他起了個書名叫《井然有序》,說是用自己家的井水去澆別人的田。我聽了拍案稱絕,請他千萬記得送我一本。文字之妙,妙在點化。道教說神仙運用法術使物變化叫做點化;僧道以言語發人悟道也算點化。一句尋常成語一經名手點而化之,竟也生出另一層意義,那是造化,不是人人可以造就的。
聽說大陸上傳媒最近主張清除文字濁流,維持漢字的尊嚴和純潔,不得再亂用漢語。日前《大公報》上蕭牧有一篇《文字遊戲》,議論的正是這件事。蕭牧說,始作此類遊戲者是廣告界,為了讓看廣告的人印象深刻,語不驚人死不休,努力改裝成語、常用語,以新面目示人。傳媒中人不以為然,說是這樣污染文字,應該嚴加處置。蕭牧認為運用諧音「偷換概念」的做法構成了太嚴重的罪狀;公式化的廣告詞如白開水,說了等於沒說,賠本買賣有誰會做?我也覺得巧用文字實在沒有什麼不好。大陸上電熨斗的廣告詞說「千衣百順」,太好了。電蚊香片的廣告詞說「默默無蚊的奉獻」,也妙。單車廣告說「騎樂無窮」、熱水器廣告說「隨心所浴」,不算很好,也不太差。中國歷代文士十有八九瞧不起工商業的運作活動。蕭牧說,十年前中國大陸電視上剛出現廣告的時候,大家還在探討「宣傳工具」可不可以變為「商業工具」的問題,不少人覺得插播廣告欺騙觀眾,誤導觀眾,是資本主義的毒瘤;到了今天,也就沒有太多人覺得廣告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文字原是最教人想入非非的東西。Frank Harris寫色情自傳出名,有一天,他趕著從巴黎坐火車到尼斯去,想帶一本「感官」的書在火車上看。他匆匆跑去莎士比亞書店,向老闆娘道明來意,請她推薦。老闆娘問他看過《小婦人》沒有?他一看書名Little Women,馬上聯想到法文petites femmes,覺得必然大妙,二話不說買了就走!游文戲字確非易事。以諧音偷換成語的概念,甚至套一句名句、改一個書名去表示另一種意思,都是本領。蕭牧說,傳媒自身倒應該先下功夫改掉措詞粗糙的積習,不要再在頭版出現什麼「奧運健兒高奏凱」之類的標題才好。《明報》「性教育」版頭條的題目是《房事上可以說「不」》,套的是《中國可以說不》。改為《床上可以說不》,一定更切題、更通順、更俏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