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去秋波那一轉」

當然,只會讀書,疏離江湖,那是可惜了。迷信著讀書萬能害了好幾代的人,真是美麗的誤會。明朝寫傳奇出名的張鳳翼刻《文選纂注》,有個嫩書生問道:「既雲文選,何故有詩?」張曰:「昭明太子為之,他定不錯。」曰:「昭明太子安在?」張曰:「已死。」曰:「既死,不必究他。」張曰:「便不死,亦難究。」曰:「何故?」張答曰:「他讀得書多。」西方十二世紀就有人勸人以書為友,視滿架圖書為樂園花圃(「Make thy books thy panions。 Let thy cases and shelves be thy pleasure grounds and gardens」)。多少書蟲於是神魂顛倒,一生與書纏綿,進去了出不來。最陰毒是「黃金屋」、「顏如玉」的謊言,幾乎誤盡蒼生。拼摶半輩子,連半壁磚房都難求,何來滿堂金銀?如玉的容顏愛的往往更不是單薄的秀才:「斯文滔滔討人厭,莊稼粗漢愛死人;郎是莊稼老粗漢,不是白臉假斯文」;「吃菜要吃白菜頭,跟郎要跟大賊頭;睡到半夜鋼刀響,妹穿綾羅哥穿綢」。幸好民間還有這樣的晨鐘暮鼓,雖非學問語,倒是英雄語,鋒穎盡露,嚇壞了一幫顧影自憐的書獃子。

聖賢之書讀死了不諳世故,既苦了別人也累了自己。張陶庵看穿個中利害,最愛說些離經叛道的故事警戒世人。他的文章好看,自是合該。他說:吳下一大老有妾與門客少年相狎,大老必親往撫摩之。大老入都,他的兒子將此姦情告入官府,少年入獄病死。大老歸,大怒,逐其子,署於門曰:「我非妾不樂,妾非某不樂。殺某是殺妾,殺妾是殺我也。不及黃泉,不許相見。」難得天下有這樣通情的大老,也算替執迷不悟的讀書人出一口烏氣。法國文豪大仲馬也有這般識見。他一生放浪形骸,歌頌女人為自然之法力(force of nature),既不自律也不律人,一次回家撞破友人與其妻之姦情,竟邀友人留宿,說是老朋友豈可為美色翻臉。他還經常讓自己寵愛過的尤物跟兒子好,兒子有一天抱怨說:你總是把舊情人送給我睡,把新皮靴交給我穿鬆了才給你穿,悶死人了!大仲馬曰:「爾當視此為殊榮,證明爾一柱偉岸、雙腳秀窄也」(「You should look on it as an honour。 It proves you have a thick an and a narrow foot」)。讀書讀出如此佳趣,難怪他紅透半邊天。

家國多難之秋,一介書生固然應該以文章血汗乃至軀體報國。平常的日子則宜讀書不忘生活,大塊肉大碗酒也可以飽出性靈來。所謂片時清暢,即享片時;半景幽雅,即娛半景;千萬不必更起姑待之心。荒寺空門四壁都畫《西廂記》情節,和尚說是「老僧從此悟禪」;問他從何處悟?他說:「老僧悟處在『臨去秋波那一轉』。」這位老僧端的是悟道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