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的朋友賀台北一位八十五歲高齡的父執生日,送上名貴禮品,還寫了一封文縐縐的東海南山之信,硬是要我潤飾。我看了覺得信已經潤得很,不必再修再飾了;他會寫這樣妥貼的八股信,國文根基實在渾厚,我沒有資格挑剔。朋友說,他的國文底子一點不好,是這十四五年里迷上古籍文玩,越迷越覺得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太薄弱了,發憤博讀所有講文物古玩的古書,終於連明清筆記都愛上了,慢慢認出文字的高下與分寸,舉一反三,應用文牘也略識門徑了。他的藏品我見得不多,銅器玉器高古得很,牙雕紫砂也有一些;不少線裝書是大陸、日本搜羅來的,據說都很珍貴。他做生意發了財,人挺聰明,恬雅嗜古之餘,整個文化修養都博大起來了。我跟朋友開玩笑說,《快園道古》里有一則故事說,某老先生一時大發,只有二事卒不可為耳:園中樹木不得即大,奶奶大腳不得即小;老兄府上的樹都不算太小,如今不興小腳,大嫂不必發愁矣!朋友拍案說要跟我絕交。
古玩文物我只注意明清兩朝的作品,再古的我毫無把握,品相又不那麼醉人。語言文字也是:詰屈聱牙的迂腐文詞留待學人去治學;方方正正的文言才值得鑽研,湊得恰當往往是白話文的甘草。小時候放暑假常常給抓去抄錄父親的文言商業書信存入卷宗;當時沒有影印機,父親用毛筆寫信又不能用複寫紙留底,我抄多了連格式文句都背熟了,後來會寫文言書信正是這樣練出來的。那時候還奉命背誦小倉山房和秋水軒尺牘;其實那些信都虛偽得很,硬插入四六駢體的陰魂,我一知半解,應卯而已。今日兩岸三地的應用文牘大不相同;大陸上「你好」、「敬禮」如儀;香港「獲知」、「閣下」一番;最像樣的還是台灣的公函了。八六年李遠哲得諾貝爾化學獎,蔣經國寫信向李先生的老太爺道賀,文言而不艱深,完全避掉的、了、嗎、呢的怪胎:「澤藩先生道鑒:欣聞令郎遠哲院士榮獲本年諾貝爾化學獎,佳訊傳來,國人均引為榮。遠哲院士務實認真,堅毅勵志,殊獎之獲,誠屬實至名歸,而先生之庭訓,同以彰顯也。今歲先生八十華誕,松柏青茂,蘭桂崢嶸,正宜雙慶。特函馳賀,順頌儷茀。蔣經國敬啟」。蔣經國的秘書還要另想一封寫給李遠哲本人的,還是難不倒他:「遠哲院士惠鑒:欣悉榮獲本年諾貝爾化學獎殊譽,國人同引為榮。此不僅為台端個人治學成就之非凡紀錄,足以楷模後進,亦為我國學術界增加一大鼓舞力量,並與台端近年協助國內科學發展之貢獻相互輝映。特函申致欽佩忭賀之忱。並祝潭祺」。公函要寫得這樣體面才見得了人,老是小樹大腳的,像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