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上說,無錫市區新街巷錢鍾書先生的舊居要拆,很多團體和個人紛紛向有關部門提意見,呼籲保護一幢書香綿綿的錢氏宅院。在外地工作的錢家後人錢鍾華最近收到無錫市公用房產經營公司城北分公司「徵求拆遷補償意見」函,說明七月十六日前必須回去回應,過期則等於服從安置處理。這幢宅院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寬七間,深四進,大門東西兩端牆角雕了「錢繩武堂」刻石。這裡住過錢先生的父親國學大師錢基博,他的孿生弟弟錢基厚;到了下一代的「鍾」字輩,大名鼎鼎錢鍾書之外,還有錢基厚的次子錢鍾漢,當年迎接解放軍進城,後來當了無錫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他的弟弟錢鍾儀中共封為革命烈士。現在住在老房子里的是錢基厚的孫女錢靜汝;她說,只要當局決定原地保護,錢家就會把房子捐獻給國家。
中國大江南北無數老宅舊院都是珍貴的建築遺產、歷史痕迹、人文腳印,不宜輕易容許什麼房產經營公司進去毛手毛腳。一些有成就的人物的故居,尤其值得修葺保護。陳從周先生為了恢複俞樾春在堂舊觀,和俞平伯先生通了好多信;俞先生很重視這件事,信中細細叮嚀,一樹一石都不放過。讀過《春在堂隨筆》的人都希望俞曲園寫隨筆這時期居住的春在堂至今還在。作家的寓所正是文學的堂奧:門外窗外的聲聲色色都會傳進書案上的字裡行間。我曾經在一本畫冊上看到中國大陸一位畫家畫的巴金故居。是油畫,門扉斑駁,樹影婆娑,石階上冷冷清清飄著幾片落葉,秋意很濃很濃。我一看就想到巴金先生小說中的情調,想到他的文筆。我當時把畫裁下來鑲上鏡框掛在我的小辦公室里,讓自己天天想到文學的出路。凝視此畫,意緒起伏,眼睛往往濕潤。谷林先生說,他到知堂老人的八道灣「苦雨齋」去過兩次,一次是一九五零年的九月間:「進院便見丁香海棠蓊蓊鬱郁,老人不在正屋,又轉入後院,有一間頗寬大的西房,是他的住處了。衣籠米櫃,書案條桌,環傍四壁。條桌上豎立著幾冊日文書。壁上一鏡框是老人五十畫像,沒有『苦雨齋』和『鍛葯爐』的齋額,卻有些煙火薰染痕迹。」清幽的文字寫清幽的書齋,不禁覺得八道灣知堂老人的故居也應該受國家保護,供後人懷舊。
牛津大學出版社早就出過大型的《文學方誌》,一本講英國與愛爾蘭,一本講美國(The Oxford Illustrated Literary Guide to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和The Oxford Illustrated Literary Guide to the Uates),有圖有文,錄盡文人故居與足跡,外加作品所述地方之背景,閑中翻讀,不啻文學之旅。我在國外看過不少文人舊宅,庭院依舊,人事已變,雖然不無滄桑之感,對作品卻加深了幾分認識。一磚一瓦都可以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