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中國人有小病是福之說。今日見Harold Nicolson五零年代接受《觀察家報》訪問曾云:"One of the minor pleasures of life is to be slightly ill",足見此公頗有生活情趣。小病是福的「福」字並非福氣之意,而是說小小不舒服可以趁機避一避原來要應付的事情,殊非壞事。英文可說:A slight indisposition may not be a bad thing ;甚至說:t it a blessing if you never suffer anything worse than minor ailment。Harold Nicolson是英國外交官,仕途並不如意,轉寫評論、傳記、遊記,晚年封爵士。娶著名女詩人、小說家Vita Sackville West為妻。Vita工園藝,在肯特郡築名園,著作比其夫可觀。半生與著名女作家Virginia Woolf深交,吳爾芙的Orlando一書即由兩人交情得靈感而成。
星期六:讀《談藝錄》引隨園語云:「學問之道;四子書如戶牖,九經如廳堂,十七史如正寢,雜史如東西兩廂,類書如廚櫃,說部如庖湢井匽,諸子百家詩文詞如書舍花園,皆不可偏廢」。然則香港地狹樓小,民居小過廚櫃,類書如《太平御覽》、《古今圖書集成》都擺不下,只得偏廢矣!日前讀雜書,說隨園老人一日宴會,家人上羊肉,客人有不食者,他說:「此物是味中最美,諸公何以不食耶?試看古人造字之由,美字從羊,鮮字從羊,善字從羊,羹字從羊,即吉祥字亦從羊,羊即祥也。」滿座大笑。說文解字如此發人深思,可喜。
星期日:台灣齊騁村先生說報章常見錯別字,觸目驚心。「心悅誠服」成了「心悅臣服」;「以偏概全」成了「以偏蓋全」;「可望而不可即」成了「可望而不可及」;「有鑒於此」成了「有見於此」;「西裝筆挺」成了「西裝畢挺」;「唾手可得」成了「垂手可得」等等。齊先生說必恭必敬不可寫作畢恭畢敬;查大陸《現代漢語詞典》,卻在「必恭必敬」條內說「也作畢恭畢敬」。齊先生說「完滿」應是「圓滿」,我也一向這樣想,但《現代漢語詞典》又有「完滿」條,解釋為沒有缺欠;圓滿。既有「完美」,想來「完滿」也不錯了。
星期一:《明報》刊黃文放先生動身訪台照片,說明謂「黃文放昨日終於完了多年來的心愿——訪問台灣」;總覺得「完了心愿」不甚妥貼。求神明保佑的人實踐對神明許下的報酬,是為「還願」;「還願」亦比喻實踐諾言;說「還了心愿」似更好。不然就說「終於圓了多年來踏足台灣的心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