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講個笑話給英國人聽,他會笑三次:你講的時候他笑一次——那是禮貌;你解釋那個笑話的時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禮貌;最後,他半夜三更醒來突然大笑起來,因為他終於懂了笑話的意思。你把同樣一個笑話講給德國人聽,他會笑兩次:你講的時候他笑一次——那是禮貌;你解釋那個笑話的時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禮貌。他不會笑第三次,因為他永遠弄不懂笑話的意思。你把同樣一個笑話講給美國人聽,他會笑一次——你一講他就笑了,因為他一聽就懂了。可是,你把笑話講給猶太人聽,他根本不笑。他會說:「那是老掉牙的笑話了,再說,你都講錯了。」("It''s an old joke, and besides, you tell it all wrong.")
英國人拘謹,腦筋動得不快,卻肯下功夫去想問題。德國人死板,毫無情趣。美國人是白種人之中最靈活的人,也不懶。猶太人最聰明最世故,天生是揹著歷史包袱的悲劇民族,輕易學有所成。中國人頗像猶太人,謙恭有餘,激昂不足;苦中幽默,笑里常見縐紋,該是國運使然。唐詩有「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一句,有人顛倒竄換一二字為聯,送給庸醫:「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大妙!這是黃苗子先生說的。黃先生的《門聯》一文還說:四川軍閥盤踞時代,川中當局有所謂「善後會議」者,商討內戰後安靖之策,請詩家書家趙堯生參加。堯老開會見擁兵者各為私謀,紛紛不決,戲書一聯貼在門外,拂袖而去。聯里鑲了「善後會議」四個字:
「善」無如之何,「會」放狗屁;
「後」來更不了,「議」個雞巴。
證諸今日中方港方議會委會一大堆,不知在議什麼鳥,不禁莞爾。世事往往教人笑不出來。筆底妙語連珠的老舍,文革時期還是投湖自盡了。又淵博又有文採的沈從文一度給揪到天安門城樓上洗男女廁所。苗子先生說:沈先生認認真真天天去打掃,像摩挲一件青銅器那樣摩挲每一座馬桶,將來有人寫「天安門史」,應該補這一筆。「忍」功真是中國的國粹了:忍著哭,忍著笑,忍著所有逆來的橫禍。沈先生揹著三十萬字的《中國服裝史》初稿到咸寧幹校,結果被扣下來,丟了。老人家居然有勇氣重新寫出一本來。《阿甘正傳》里說:生命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盒裡乾坤("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n")。不是每一個民族的生命都像一盒漂亮的巧克力糖。幸好沈從文會說:「中國的刺繡,美呀!漢代漆器紋樣,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