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隻鳳凰的啼聲

羅孚先生在《島居新文》中說,報上許多文字越來越粗糙,大半是由於不細心。他說,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一則廣告竟改「汗青」為「漢青」;「差強人意」是勉強滿意、還算滿意的意思,有專欄文章竟誤用為「不滿意」、「很不滿意」;《西遊記》里唐僧念「緊箍咒」去對付孫行者,有人竟說「中方的金剛圈愈收愈細」,不知「金剛圈」是什麼?《良友》雜誌上的璧華也為文談報章標題的語文問題,說娛樂版上寫林青霞的女嬰,標題說「啤啤亮相有閨秀風範」,按「風範」指美好的風度和神態,是內涵的外露,成年人才有;郭富城拍戲受傷,記者問他今後會不會加強防護,他說不會,只靠自己小心,報上標題竟說郭富城「棄安全措施有恃無恐」,按「有恃無恐」是有可依仗而無顧慮,郭富城「有何所恃而不恐」?璧華說,報紙天天出數十萬字,句句無可挑剔根本不可能,但要求每條大標題都盡量少出錯,應該不算苛求。

羅先生是資深報人,是優秀的文章大家,他說報上文字多粗糙,正是時下通病;他肯這樣指出病句,從事文字工作的人都應該仔細閱讀,警惕自己。璧華是編輯,文章寫得很好,一股專業的精神更值得抓筆桿的作者和編者效法。執筆前我也在娛樂版上看到一條標題出現「大造文章」四字;文章只能「做」,不可「造」,粵語兩字同音,造成不少混淆。璧華的文章也談到電視上念錯字的問題,還提到電視影響深遠,每一句話觀眾都可能仿效,因此更應該注意語言的規範問題。電視影響社會的課題英美各地也討論了多年。他們也注意到電視的發達會降低年輕人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會消除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對話;語言會變得粗俗,社會會瀰漫暴戾。我雖然一直在關心甚至憂慮文字傳媒和電子傳媒的質素,卻始終不覺得悲觀失望。社會上畢竟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心中充滿溫情;大家對傳媒的關懷以及通過傳媒傳遞給社會的關懷,無日不教人歡喜。八十年代有人投書給《泰晤士報》說:「上星期一我相信我聽到了今年第一隻鳳凰的啼聲。誰說牠絕種了?歡迎回來」("Sir, Last Monday I believe I heard the sound of the first phoenix of the year. Who said it was extinct? Wele back!")!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