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與憤怒」

英國工黨有一位當過貿易大臣的Peter Shore一九八一年五月訪問北京之後來到香港。當時查先生在《明報》寫過一篇社評說,這位影子內閣財政大臣邵雅宜,「不知是誰給他取了這樣一個很風雅的中文名字」;又說「筆者前天晚上有機會和他談了幾個小時,覺得他學識淵博」,「是一位令人佩服的政治家」。席間,邵雅宜碰到一個他不能同意的問題,順口引用英女皇依麗莎白一世的話說:如果說「是」,那是不對的;如果說「否」,那會沒有禮貌;所以最好的回答是不回答。查先生把這句話譯得很傳神。依麗莎白一世談吐不俗,雋語不少;她不贊成神職人員結婚,有一天接見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夫人,開口就說:"Madam I may not call you; mistress I am ashamed to call you; and so I know not what to call you; but however, I thank you"。這句話跟邵雅宜引的那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天晚上,邵氏談話中還引用狄更斯小說里的典故,說最好的烤豬方法是放火燒養豬場。查先生說,「英國工黨的領袖中有學問的知識分子極多,這是當年費邊社的傳統,而富有幽默感則是英國知識分子的傳統。」

香港從政的人有幾位都很讀過一些書,論政理應有不少發人深思的警句;可惜不然。政府官員應付事務者居多,偶然出來見媒體,言談只顯得平平穩穩,不露辯才。尊貴的議員女士先生們則火氣頗盛,機智略少,想是求成心切忘了分寸。運用語言文字要忍得住氣最難,一不小心就掉進莎翁所說的那堆泥沼里:"...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最近立法局議員辯論預算案,「福利如鴉片」之論有贊成有反對。謝永寧的論點認為把社會福利喻為鴉片毒害市民,是視社會福利署長為毒梟,視社工為拆家,視市民為吸毒者,是對香港社會的極大侮辱。這樣的反駁相當生動。羅致光唱了一段Blowing in the Wind中的歌詞批評預算案沒有照顧老年人的心愿,說政府究竟要等到死了多少人之後才知道死了太多人了。政治語言一旦露出點點滴滴的妙諦,政治思想隨之也會更成熟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