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後記 《道體·心體·審美——魏晉玄佛及其對魏晉審美風尚的影響》序

國良博士論文將由中華書局出版,我和作者一樣打從心眼裡高興。

與國良第一次相識是在七年前,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好像是大會休息的間隙國良來我房間相訪,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沉靜寡言。因自己年長他八歲,我自始至終視他為同行和朋友。後來他報考了我的博士研究生,這才有了我們在一起相互學習的機緣,這才有了我為之作序的這篇博士論文。

讀博士之前,國良已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學者,先後發表了很有見地的幾十篇學術論文。他訥於言談而敏於運思,疏於交際而勤於苦讀,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仍堅持每年發表八九篇學術論文。他的這篇五十多萬字的博士論文,是他多年學術積累的成果總結,這部專著中的許多章節,早已分別發表在不同的學術期刊上。

兩年前,我否定了國良第一次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選題,原因是選題的論域過寬。老實說,他這篇博士論文的選題,開始我也頗多保留和顧慮:一是它的選題仍然太寬,魏晉玄佛的「道體」「心體」「審美」,其中每一個部分都可以寫成一篇甚至幾篇博士論文,我擔心論域太寬容易流於空泛;二是這一選題早已被前人和時人反覆耕耘過多遍,差不多已是「題無剩義」,如果沒有新的闡釋框架,如果沒有新的材料發現,很難在前人的基礎上標新立異、獨出新解,我擔心最後選題雖大而新意無多,給人以「大山臨盆」的滑稽和失望。

國良提交的論文初稿讓我大大鬆了一口氣,更讓我明白自己的擔心和顧慮實屬多餘。他在這篇博士論文中論證了魏晉玄佛「道體論」宇宙本體的本質規定,辯駁了前人魏晉玄佛「道體」只是人格本體或心理本體,而非宇宙本體的論斷;探究了魏晉玄佛「心體論」的基本特徵,並對魏晉各流派關於心體至善的具體內涵做了必要的分梳與剖析。如魏晉玄佛各家的「至善」雖都指智的直覺,但魏晉玄學的直覺之智乃是一種道德之智,東晉佛學的直覺之智乃是一種事理之智;玄學之中竹林玄學的道德之智沒有等級之分,郭象玄學的道德之智則有嚴格的等級之別。

作者還在這篇博士論文中分析了魏晉「道體論」「心體論」對魏晉「審美論」的深刻影響,並論析了魏晉「審美論」的基本特徵,如對魏晉玄佛心有至樂、心體至善、崇尚直覺的心體論與魏晉士人的情感審美、山水審美、音樂審美的內在關係,並對魏晉以本末論和自然論為主要內容的道體論與魏晉士人的山水審美、形式審美、「言意之辯」的內在關係,都一一做了相當深入的論述。

這篇論文不僅議論常能言人之所未曾言,幾乎每一章都提出了新的見解,而且這些新解都建立在比較充分的材料論據和相當嚴謹的邏輯論證之上,上中下三編並非平面的羅列,編與編之間具有緊密的邏輯聯繫,論證過程層層深入,因而上中下三編渾然一體。

由於這篇博士論文成文比較倉促,答辯後又很快付梓成書,有些觀點還不太成熟,有些文字仍嫌冗沓,少數論證尚不周全。好在國良具備紮實的文獻學功底,又有良好的學術敏感和思辨能力,這些缺陷假以時日都能避免或改正。深信他會以此書為起點,在自己未來的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登得更高。

是所願,是為序。

2008年奧運會前夕

劍橋銘邸楓雅居

《道體·心體·審美——魏晉玄佛及其對魏晉審美風尚的影響》

中華書局2009年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