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後記 《少年風華》序

前天王澤龍兄在電話中說,有一本出自中學生之手的詩文書畫作品集,因其中的詩詞多是古體,想請我為該作品集寫一篇序。

老實說,從電視中看到的不少「祖國的花朵」們,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太好。許多尚未成人的中小學生,甚至牙牙學語的幼兒園兒童,差不多都是操作千篇一律的社論腔調,開口便是胸懷祖國,閉口就是志向遠大,活像一個模子中鑄成的標準產品。對大自然沒有一絲獨特的體驗,對社會人生沒有一點「出格」的感想,電視上和生活中這些「標準」而又「優秀」的少年兒童,既可悲,又可嘆。也許很多人知道,小孩生理上的早熟遺患無窮,可很少人明白,小孩心理上的早熟問題更大。是誰用「精神激素」催熟了我們的孩子?是誰過早地扼殺了我們孩子的想像?是誰泯滅了我們孩子的個性?

親眼目睹和親身接觸到的這些青少年,讓我對中學生詩文書畫集提不起興趣,更不想給它寫什麼序言,但又不好意思拂摯友的情面,我只好硬著頭皮翻閱送來的作品集,可當我翻完了這本《周子欽詩文書畫作品集》列印稿後,我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周子欽同學的多才多藝讓人驚嘆不已。這位年僅十七歲的中學生,申請了「真空夾緊螺栓」「轉爐碳溫氧測量儀」「高壓風工業製冷器」等四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些發明專利已全部在武漢鋼鐵集團投入使用,並創造出了巨大的生產價值和經濟效益;書法、繪畫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金獎、銀獎、一等獎,多次參演國家電視台和省級電視台節目,並榮獲「中華英才少年」稱號,還獲得乒乓球國家二級證書。且不說四項國家發明專利,單是他所獲得的任何一個獎項,即使對一個成年人來說也都非常之難。我學習打乒乓球已經好幾年了,至今與任何一個球友比賽都是穩拿第二名,對我而言,拿乒乓球的國家等級證書比上九天攬月還難。周子欽同學獲全國「中華英才少年」稱號當之無愧。

作品集中的詩文真切地表現了這位小夥子精神生活的豐富:有的感時,如《謝池春》《感時》;有的議政,如《由武漢市「禁改限」所想到的……》;有的表現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如《國殤》《續國殤》;有的抒發對同胞苦難的同情,如《血痂——5·12寄汶川地震》《感五月二十三風雨大作》《如果——寄震後二十五天》;有的抒寫同學的純真友情,如《憶少年》《遙寄友人》;有的表現對大自然的細膩感受,如《秋景》(其一、其二、其三)《秋至》《念菊》;有的表現對人生與生命的感悟和困惑,如《生命》《抒懷》。從這些各種題材和各種體裁的詩詞可以看出,周子欽同學真可謂「心事浩茫連廣宇」,絕不是那種天天只想著高分數的考試機器,不是那種感情蒼白、精神貧乏的書獃子。

作品集中的文學體裁也多種多樣,有古體詩,有現代詩,有詞,有抒情散文,有記敘散文,有雜文和小品,還有不少對聯。我國現在的教育體制很早就把學生分成文、理科,導致青少年視野非常狹隘,恰如《淮南子》中所說的那樣,「東面而望,不見西牆;南面而視,不睹北方」。不僅學理科的中學生不懂古體詩詞,就是學文科和學理科的大學生又有多少人懂得古體詩詞呢?周子欽同學同時還是我們省重點中學理科實驗班的班長,既要積極準備高考,又要組織和參加很多學校活動。在時間如此之緊、學習任務如此之重的當兒,他居然干出了那麼多發明專利,榮獲了那麼多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賽獎,更讓人驚奇的是他還有時間、有心思去寫古體詩歌,還能填詞,還能作畫,還能練習書法,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讓他避免了我們教育體制的弊病?作品集中另有四首「藏頭詩」,今天的青年大學生有幾人知道什麼叫「藏頭詩」?更別說讓他們自己去寫「藏頭詩」了。詩文書畫集中有些文章對社會和人生的感慨相當深沉,有些詩歌的意境比較優美,有些對聯堪稱「巧對」,集中的書法也頗見功力,至於那些繪畫,則完全超出了我的鑒賞能力之外。

當然,周子欽同學畢竟還是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詩詞格律,這些作品雖然格調清新,但其中古體詩詞的平仄和用韻基本上都不太合律,少數文章的學生腔稍濃,少數語言歐化的痕迹偏重,少數詩詞的語調略顯老成,總之,一眼就可看出它們還相當幼稚。可正是作品中的這些缺點,這些幼稚,嶄露出周子欽同學的真性情,顯露出周子欽同學成長的年輪。

我至今沒有見過周子欽同學,只是從他的詩文書畫集中「認識」這位少年才子的。子欽同學興趣如此之廣,精力如此之旺,才藝如此之多,他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真不可限量。翻閱他的詩文書畫集,深感後生可畏,也深覺後生可喜。

樂為序。

2009年8月

劍橋銘邸楓雅居

《少年風華》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