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聞一多文章雜談

聞一多先生的《唐詩雜論》我讀過多次,有時是作為學術論文來讀,有時則是作為文學散文來讀——作為論文來讀能見出聞先生新穎的見解,作為散文來讀能感受到聞先生鮮明的個性。聞先生淵博的學識,精微的體驗,深刻的思想,敏銳的才思,強烈的激情,俏皮的文筆,都融進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中,它是一本學術經典,也是一本文學經典,它是一本薄薄的「大書」。下面是我讀它的隨筆雜記。

1.聞一多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學者,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散文家,他散文的成就至少可以媲美他的詩歌。由於過分強調新詩格律,過分看重句式整齊,他的詩歌多了點拘謹,少了點靈動。他的散文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點,在他的散文中可以看出聞先生情感的濃烈,感覺的敏銳,體驗的深度,還有文字的俏皮。

2.《唐詩雜論》是聞一多先生的學術名著,同時也是他的散文代表作。看聞先生的相片覺得他有點古板,讀他的《死水》覺得他有點嚴肅,但讀《唐詩雜論》中的文章,你一定會覺得聞先生特別機智、幽默。聞先生的想像力特別豐富,比如《杜甫》一文說: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會,是中國的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

3.聞一多先生的文章常發驚人之論,如稱《春江花江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如稱唐初只有「太像文學的學術,和太像學術的文學」,這些議論都偏激到了極端的程度,但讀來叫人眼明乃至震撼。因為這些文字都帶著聞先生生命的體驗,烙下了聞先生生命的印記,它比那些四平八穩的陳詞濫調要好上萬倍。

4.《唐詩雜論》除《少陵年譜會箋》《岑嘉州系年考證》考辨文章外,其餘七篇都是絕佳的學術隨筆,有體驗的深度,也有理論的深度。如《宮體詩的自贖》從《春江花月夜》分析詩中的宇宙意識,分析《長安古意》「生龍活虎般的節奏」,分析駱賓王詩歌「纏綿往複的旋律」,無論分析視角還是方法都耳目一新。

5.在我國學術史上,很難見到像《唐詩雜論》這樣富於個性和靈氣的文字,如《孟浩然》一文說:隱居對於「旁人只是暫時的調劑,或過期的賠償,在孟浩然卻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事實」,別人只為外在目的而隱居,孟浩然則是「為隱居而隱居」。這些議論由於很「浪漫」,所以不可信,又正由於很「浪漫」,所以很可愛。

6.「獎勵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證生活的豐富」「矛盾是常態,愈矛盾愈常態」「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不,說是孟浩然的詩,倒不如說是詩的孟浩然,更為準確。在許多旁人,詩是人的精華,在孟浩然,縱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餘」,在當代學者中,還有誰能說出像聞一多這樣俏皮的話來?

7.在今天的學術文章中,再也找不到比聞一多先生《賈島》更漂亮、更深刻的文字了。他說賈島一生時運不濟,「為責任作詩以自課,為情緒作詩以自遣」,他對時代「不如孟郊那樣憤恨,或白居易那樣悲傷……他愛靜、愛瘦、愛冷,也愛這些情調的象徵——鶴、石、冰雪,甚至愛貧病,丑和恐怖」。知賈島者,聞一多也。

8.《英譯李太白詩》是一篇論翻譯的傑作,此文只有學貫中西的聞一多寫得好,他既精通英文翻譯,又擅長詩歌創作,所以談論李白詩的英譯也就頭頭是道。他說多翻譯一些李白的樂府歌行,對李白最為公道,對譯者最為合算;五律七絕雖是李白的長處,卻是翻譯者的難關。不是深知個中甘苦,斷然道不出個中三昧。

9.今天很難見到像聞一多先生這樣既有鮮明個性又有獨特見識的學者。在無數次違心表態和被迫說謊後,在沉重的生活壓力和複雜的人事關係中,讀書人的稜角全都磨平了,開始是不敢說出自己的真見解,最後變成了根本沒有自己的真見解。「矮子看戲何曾見,跟著別人說短長」,是我們這代學者真實的寫照,可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