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梁啟超、胡適雜談

這兩天又在我的微博上發了幾則有關梁啟超、胡適先生的隨感,都是一些隨意閑扯和縱筆雜談。梁任公那幾則雜談是與博友的對話,一位青年朋友要求我談談梁啟超與胡適文章的優劣,我憑印象談了兩點個人意見。其實,我一直認為文章很難像桌子、沙發一樣量出個長短,在才華比較接近的作者之間,可以看出差異,但很難分出高低。讀者對文章各有喜惡,但讀者喜惡並不決定文章好壞。

1.梁啟超的文章在清末風靡一時,任公青年時期有敏捷的才思,有澎湃的激情,有廣博的知識,有雄辯的氣勢,還有對未來世界的天真憧憬,所以他的文章豈止「筆端常帶感情」,簡直就像如瓶泄水,那時不知有多少任公粉絲,有多少任公文章的崇拜者。

2.入民國後,梁先生的學術和思想在胡適這些「海歸」學者眼中已顯「老氣」,加之任公長處在於敏捷而不在於沉潛,著作多而經典少,儘管他對胡適等後進不惜齒牙,已經名滿天下的胡適好像還不太領情。其實就學術文章而言,梁、胡知識結構不同,學術個性有別,述學語言亦異,兩者既無可比性也不能強分優劣。

3.文章「動人」在於其情與氣——激情使人情緒亢奮,氣勢使人熱血奔涌,文章「留人」在於其思與識——深刻的思想讓人反覆揣摩,精闢的見解給人無窮的啟迪。奔騰的氣勢易起也易息,深沉的思想難明也難忘。任公文章的長處在於激情氣勢而不在於思想見識,所以人們常言任公的文章能「動人」但不能「留人」。

4.中學、大學讀書期間,書本上所看到的和課堂上所聽到的,無一不把胡適說成既無真學問又特別反動的壞蛋,我對他的印象自然非常糟糕。大學二年級在圖書館借到一本「內部讀物」《胡適書信選》,讓我對他的認識來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是一位理性睿智、寬容大度的大學者,我這才明白自己一直被愚弄被欺騙。

5.陳西瀅致信給自己的老師胡適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是抄襲日本鹽谷溫的。胡適馬上回信說:魯迅此書比鹽氏的要好很多,絕不可能抄襲鹽谷溫,而魯迅的小說也是第一流的。我們不能用魯迅罵我們的方式罵魯迅。看了這封信後胡適在我面前的形象異常高大。魯迅那時把胡適罵得狗血淋頭,胡適何等寬厚大度。

6.據余英時先生講,錢穆先生與胡適論學雖多有不合,但對胡適有些述學文章評價很高,並把它與章太炎先生的代表學術論文視為述學文章的典範。我過去對胡適的新詩《嘗試集》感覺不好,也就沒有細讀他的哲學史和考證文章。近幾年才體會到胡氏考證文章的嚴謹、暢達、平實,識得胡氏學問文章的大家氣象。

7.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其自由度令人嫉妒,其人格令人景仰,其才華更令人敬佩。就說胡適吧,他那「寬容比自由更重要」的深邃見識,他那「但開風氣不為師」的博大胸懷,使他成為引領風潮的學界領袖,甚至也贏得了論敵的尊敬。哲學史開創新局,紅學開宗立法派,佛學、文學、史學無一不是一流……

8.胡適先生筆下無論是論學文章還是議政文章,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立論既多新意,闡述又很嚴謹,語言更平易流暢,他很少發偏激之論,很少有雕琢之言,格局通達而又大氣。在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他的議論不容易煽起青年人的情緒,也不對那些激進分子的胃口,金玉良言被當作耳邊風,上好文章被視為牛馬糞。

2012年5月11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