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雜陳 「唐裝」與「麥當勞」

「唐裝」是我們這個東方大國的傳統服飾,「麥當勞」則是大洋彼岸典型的現代西式快餐。這裡我無意於談論衣食住行,只是姑且將前者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徵,而把後者視為當代西方文化的代表。去年上海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首腦會上,中西方首腦身著唐裝吃西餐的一幕,是那樣新穎別緻,又是那樣和諧自然。由此引出了我要談論的話題——在全球化的話語中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傳統文化?

無論哪個國家,無論哪個民族,誰也不願意被排斥在國際化潮流之外,誰都希望參加全球經濟大循環,只有這樣才能分到全球經濟這塊「大蛋糕」,就像只有參加競賽才能獲得金牌一樣。現在的問題是,要參與循環和競賽,你就得遵守循環和競賽的遊戲規則,不然就會被判「出局」,而遵守遊戲規則就必須按規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就必須改變原先的規範,就必須使自己的物質產品符合國際標準,還必須使自己的文化產品迎合人家的審美趣味。這樣,許多人便以為傳統文化是全球化的障礙,是我們走向世界的包袱和累贅,應該將它當作啃過的雞肋扔掉。這種認識將導致嚴重的後果,並最終影響民族參與全球化的進程。

首先,在全球化話語中,如果主動放棄民族的話語權,我們就無法與別人展開平等的對話,雙方的「對話」就變成了一方的「獨白」。這樣做無異於實行民族精神的自閹,它不僅使自己的文化得不到別人的承認和尊重,不僅使民族的活力受到壓抑和窒息,還會導致民族的文化危機和認同危機。我們用自己的嘴說人家的「話」,用自己的腦袋想人家的「問題」,我們自身也成了人家文化的「容器」,最後必然陷入不知道「我們是誰」這種精神錯亂的地步。

其次,要創造既有時代特色又有民族個性的新文化,傳統文化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資源。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長期積澱下來的創造性智慧和創造性想像的結晶,它包括各種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如建築、科學、工藝、文學和藝術,又如制度、觀念、信仰和行為方式。這些「產品」中,有些仍然是現實生活的組成部分,它們雖是「過去」創造的「遺產」,但並不是「過去了」的歷史「遺迹」,有些可以進行創造性的轉換,有些則很難融入現代文明。有些「傳統」是可「傳」之「統」,有些「傳統」將成為失「傳」之「統」。在創造民族新文化的今天,即使後一種「傳統」也仍然具有正面或反面的參考價值。拋開了一切傳統文化遺產,那就只剩下對西方強勢話語的鸚鵡學舌了,其結果必然是對西方文化的「複印」,而不是富於民族特色的創造。

最後,遵循國際通行的遊戲規則,並不一定要與傳統文化決裂,因為遵循國際通行的遊戲規則並不必然要泯滅民族個性,相反,還要強化自己的民族個性,要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這樣才能在這場「遊戲」中取勝。當年中國女排取得「五連冠」的佳績,不正是由於姑娘們形成了富於中國特色的進攻方式?在乒乓球這種「遊戲」中我們之所以常是贏家,不正是由於我們創造了東方特有的「快攻打法」?這倒應驗了「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那句老話。

在全球化的話語中,我們應有一種大胸襟、大創意,既繼承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又接納西方的現代文明,穿上風雅的「唐裝」去吃「麥當勞」,比穿上呆板的西裝去吃「麥當勞」,看上去要有情趣得多。

2010年5月19日

劍橋銘邸楓雅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