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雜談 能不能不折騰博士生?

——高等教育雜談之二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幽默地說過:「做博士是拿論文騙過先生,當教授是拿講義騙過學生。」如今做博士和當教授,除了要騙過先生和學生外,還得騙過各個所在學校的領導。比如當教授必須發表多少篇論文,出版多少部專著,主持多少個項目,只要論文發表在規定級別的刊物,專著在權威出版社出版,項目是省部級以上,你的教授就算是當成了,至於論文的質量如何,專著是否有創見,項目能否完成,誰都不會關心和追究。做博士的要求雖然沒有當教授那麼高,但在讀期間至少要在CSSCI刊物上發表兩篇論文,否則哪怕你學位論文寫得再好也不能進行答辯,至於你的論文水平如何,是通過什麼關係或掏了多少錢發表的,鬼也不會來過問這類「瑣事」。說「騙」領導的確有失誇張,領導又不比我們這些書獃子傻,何嘗不知道教師和博士在糊弄他們,不過他們是心甘情願受騙罷了。領導只關心論文和專著的數量和「級別」,數量夠多和級別夠高,他們治下的學校就在大學排名中有個好名次,這樣好糊弄更高一級的領導,好騙過不明底細的社會大眾。

領導為自己治下學校論文數量絞盡腦汁,再怎麼逼教師寫論文都有個限度,逼得太狠了可能會引起反彈,現在稍稍像樣一點的大學,研究生越來越多,而且要求他們寫論文和發論文是「天經地義」,於是就有博士生髮表多少篇的要求。原來還要求碩士生也發表多少篇才能畢業,現在也沒有說不要碩士生髮表,但基本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博士生髮論文多少篇是死規定。每年5月是研究生最忙的時候,尤其是博士生最煩的時候,不僅要寫出一二十萬字的學位論文,還要託人或交錢在指定級別刊物上至少發兩篇論文。寫論文要費神,發論文要費錢。費神是應該的——做博士就是要深入思考和勤於動筆;費錢就有點冤枉——他們不是從自己牙縫裡省錢,就是向自己父母伸手要錢,更何況用錢發的這些論文大部分是些垃圾。

領導心裡亮著哩,他們深知博士發表的這些東西,雖然沒有什麼學術價值,但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博士生可以讓學校的論文數量一下就上個台階,學校的學術排名也一下子高一個檔次,學校面子好看,領導們臉上有光。只是苦了那些窮博士,學校的論文數量多了,他們口袋裡的錢就少了。

我覺得讓博士花不明不白的冤枉錢還是小事,更要命的是搞壞了學風——一是使學生心浮氣躁,二是教會了他們弄虛作假,三是使他們失去了對學術的虔誠,四是消磨了他們對學術的興趣。前輩學者強調寫好文章後不要急於發表,要多次打磨後再公之於世。如今子時完成初稿,卯時就要拿出去發表,誰還有十年磨一劍的那個耐心?尤其是那些理工科的博士生,在讀期間如果實驗數據弄不出來,又必須發表兩篇以上的文章,能想出來的辦法只有二條:要麼瞎編假數據湊成論文,要麼乾脆去抄襲了事。有些學生在論文上弄虛作假可能是逼良為娼。大概世界上只有中國發明了反抄襲軟體,每年研究生答辯前就在這個軟體上查一下「複製比」,可現在的情況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據說,研究生早發明了對付這個軟體的高招,有了導彈怎麼可能沒有反導彈呢?看來,學校領導下決心要與學生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現在社會上從政界到學界,不都是在你騙我、我騙你嗎?博士生要求發表論文的數量和「級別」,注意我這裡說的是「級別」而不是「質量」。國家通過行政手段將刊物分成不同級別,只要在「高級別」上發的論文就是「高級別」的,在低級別上發的論文自然就級別低,至於論文水平怎樣,對學術貢獻如何,只有上帝知道。

像這樣搞科研還能對學術保持虔誠敬畏之心嗎?像這樣搞科研還能對學術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激情嗎?如果青年學子都對學術失去虔誠,沒有興趣,沒有激情,中國的學術還有未來嗎?

誰能想想辦法不折騰博士生?誰能想想辦法不折騰中國的學術?

2011年5月19日

劍橋銘邸楓雅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