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安風骨與正始之音 第一節 曹氏父子的詩歌創作

曹氏父子既是曹魏政權的中心人物,也是建安詩壇上的當然領袖,這不僅是由於他們的政治地位,不僅是由於他們三人都「體貌英逸」愛惜人才,更是由他們三人的創作實績決定的。曹操固然開一代詩風,曹丕也妙善詩章,曹植更是「才高八斗」。他們的詩歌代表了建安詩歌的最高成就。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父親曹嵩為東漢後期宦官曹騰的養子,雖然漢末官至太尉,但其出身卻十分低微,當時人們就「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曹操少時任俠放蕩,「機警」而有「權數」,很早就被人視為「命世之才」,並被當世的名士許劭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他果然在漢末的群雄角逐中擊敗了眾多對手:伐董卓,滅袁術,斬呂布,敗袁紹,建安十三年受封為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成了北方事實上的統治者。

曹操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草書、音樂、圍棋、方葯都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第一流水平,即使罵他「漢世奸賊」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多才多藝」。他的大部分光陰都在戎馬生涯中度過,因此他的詩歌也大多在馬背上哼成。史載「(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由於他的家世並非顯貴門第,他輕視煩瑣禮儀而崇尚通脫,鄙棄虛飾而注重實效,又由於他良好的音樂素養,現存的二十多首詩歌全是能「被之管弦」的樂府詩,且多屬於來自民間的「相和歌」一類。這一類樂歌當時文人很少親手寫作,曹操從不受傳統和偏見的束縛,他發現了這一藝術形式的真正價值,在他大力提倡和成功實踐的影響下,詩人們才認識到它的藝術潛力,並使這一民間文學逐漸向文人詩歌轉變。

曹操詩歌所抒寫的情感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傷時憫亂,一是述志抒懷。

前者的代表作如《薤露行》,被清沈德潛視為「漢末實錄」(沈德潛《古詩源》卷五),而《蒿里行》更是被明末鍾惺譽為「詩史」(《古詩歸》卷七):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此詩用樂府舊題「敘漢末時事」(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一),敘寫了漢末興討董卓的關東義師的聚散過程與原因。聯軍將帥各有野心,人人都想稱王稱霸,連軍閥兄弟之間也居心叵測。其弟袁術在南邊稱帝,其兄袁紹在北方「刻璽」,致使國家戰禍連年,更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詩人以凝練的語言勾勒了一幅漢末的歷史畫卷,詩情沉鬱,詩境闊大。

後者的代表作有《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人生幾何」的生命焦慮與統一天下的壯志雄心交織於詩中,正因為意識到人生苦短,才有「早建王業」的急迫(張玉穀《古詩賞析》卷八),以讓個人的生命在偉大的事業中成就其壯麗,讓有限的人生在宏偉的功業中獲得永恆。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低沉發端,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高亢結尾,詩人從憂己「年往」過渡到「憂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流年易逝的生命恐懼激起了他重整乾坤的英雄主義豪情。詩人以剛健有力的語言,跌宕起伏的章法,抒寫自己悲壯的情懷,展露自己雄強的氣魄,沈德潛評此詩「沉雄俊爽,時露霸氣」(《古詩源》卷五)。

《觀滄海》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絕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已入秋天仍然「百草豐茂」,「秋風蕭瑟」中「洪波湧起」,吐納日月,包容星漢,詩人筆下的大海既生意盎然又雄渾博大,聯想到他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再看看他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氣度,誰都會明白生機勃勃而又汪洋浩瀚的大海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詩人自己就像他筆下的大海一樣具有「吞吐宇宙氣象」(沈德潛《古詩源》卷五)。

曹操詩歌宏偉的氣魄、強勁的力度、闊大的境界,在建安詩壇上無與其匹。他不僅使樂府民歌成為富於藝術個性的文人詩歌,開創了「借古樂府寫時事」的先河,而且以他大氣瀰漫的筆力使逐漸僵化的四言古詩重現生機。清人吳喬對此曾有公允的評論:「作四字詩,多受束於《三百篇》句法,不受束者,惟曹孟德耳。」(《圍爐詩話》卷二)漢代詩人模仿《詩經》的四言詩,大多數是毫無生命力的贗品,只有「孟德能於《三百篇》外,獨辟四言聲調,故是絕唱」(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五)。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217)立為魏太子,二十五年(220)代漢自立,史稱魏文帝。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沒有乃父的魄力、雄心、膽略和氣度,在政治上乏善可陳,但作為一個詩人和學者,他又很有才華,並且有多方面的建樹,劉勰稱其「樂府清越,《典論》辯要」(《文心雕龍·才略》),史家稱其「天資文藻,下筆成章」(《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他的《典論·論文》和其他文賦另章闡述,這裡只談談他的詩歌。

曹丕的詩歌從題材上大致可分為三類:紀宴遊、述征戰和寫男女相思。

曹丕留守鄴城時與文士們常相聚游宴,他在《又與吳質書》中回憶當年的生活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他的《於玄武陂作詩》《芙蓉池作詩》《夏日詩》《孟津詩》《善哉行》等詩,或寫山水的秀麗,或寫歌女的妍姿,或寫詩酒的豪縱,都是他當年公子生活的反映。又由於他「生於中平之季,長於戎旅之間」(《典論·自序》),青少年時常隨父征戰,即位皇帝天下仍未統一,《飲馬長城窟行》《黎陽作》《至廣陵於馬上作》,都是記述軍事征伐生涯。他的宴遊詩較乃父華麗,而征戰詩則不及其父沉雄。他最為人稱道的是那些寫遊子思婦相思的詩作,這一類作品最能體現他的藝術個性,如《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是我國現存最早最成熟的七言古詩。它以少婦在秋夜裡獨白的形式,表達她對「淹留他方」丈夫的深沉思念。全詩押平聲韻,且句句用韻,其情掩抑低徊,其調婉轉舒緩,其言清麗含蓄,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思婦纏綿悱惻的思緒。王夫之認為此詩「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古詩評選》卷一)。

沈德潛在《古詩源》卷五中說:「孟德詩猶是漢音,子桓以下純乎魏響。子桓詩有文士氣,一變乃父悲壯之習矣。要其便娟婉約,能移人情。」「漢音」與「魏響」的區別主要就在於詩風的質樸與華麗,漢樂府大部分是采自民間的歌謠,詩歌語言還帶有民歌的渾樸,曹操的詩歌語言古直,所以說其詩「猶是漢音」,而曹丕則主張「詩賦欲麗」(《典論·論文》),所以他的詩歌語言也就由質樸而趨於典麗。但曹丕畢竟去漢未遠,詩歌猶帶民歌風味,詩語清麗但不纖巧,音調和諧而又明快。他的詩歌的確沒有其父那般沉雄悲壯,但娟秀婉約,風華掩映,則是他身上「文士氣」的獨造之境。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曾封陳王,死後謚「思」,世稱陳思王。他和兄長曹丕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