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析他藝術個性的第一個特點:在藝術地把握世界這一過程中強大的理性成分。
詩人藝術地把握世界的手段是運用形象思維。關於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之間的關係國內美學界有幾種不同的看法。我膚淺的美學水平使我不能——這裡也無必要——對各種觀點的得失作出評價。在諸種觀點中我只是覺得李澤厚有關形象思維的觀點更為可取:「我們認為,邏輯思維是形象思維的基礎。……事實上,藝術家的形象思維所以不但能不同於動物的純生理自然的感情,而且還不同於人們的一般的表象活動和形象幻想,就正是因為它作為一種具有美感特性的東西,是必須建築在十分堅硬結實的長期邏輯思考、判斷、推理的基礎之上,它的規律是被它的基礎(邏輯思維)的規律所決定、制約和支配著的。」 「所以藝術家的整個思維活動實際上必須包括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兩方面。」(同上,重點號系原有,電子書中改下劃線)不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相互結合和滲透因作者不同而所取的具體方式也各不相同。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有的作者更注意形象的鮮明,有的作者更偏於豐富的想像,有的更善於理性的認識和思考。孟郊藝術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就屬於後一種。
《新唐書·孟郊傳》說:「郊為詩有理智,最為愈所稱。」 以後的《唐才子傳》和《唐詩品彙》都襲用此說來評孟詩 。當代學者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指出:「唐詩宋詩,亦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態性分之殊。天下有兩種人,斯分兩種詩……唐詩多以丰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嚴儀卿首創斷代言詩,《滄浪詩話》所謂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興云云。曰唐曰宋,特舉大概而言,為稱謂之便,非曰唐詩必出唐人,宋詩必出宋人也,故唐之……東野,實唐人之開宋調者……」 人們對孟郊這種以思理見勝的特點是從藝術特色的角度提出問題,從沒有人去進一步分析形成他這種特色的主觀原因,即詩人的藝術個性,而孟郊詩歌以思理見勝的藝術特色無疑是植根於他自己偏於理性的藝術個性。自宋嚴羽持「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的理論,對詩人在詩中說理進行嚴厲指責以來,人們無不把理致看成是詩歌的大忌,提到某人寫詩喜說理往往意味著貶斥。孟郊詩有理致,不僅很少為同輩和後人所詬病,反倒為人所稱道。可見,孟郊形象思維中的強大的理性力量一定有其獨特的地方。
形象的鮮明是為詩歌這種藝術形式的本質所規定的,假使缺乏形象,即使語言的韻律完全符合詩的要求,即使思想很深刻,即使情感再深沉動人,也難說是一首優秀的詩歌。孟郊創作過程中理性的思考多數情況下是與形象化過程同步進行的,本質的認識和理性的概括不是外在於詩歌的意象和意境而是融會在其中,如五絕《樂府戲贈陸大夫十二》三首之二:
綠萍與荷葉,同此一水中,
風吹荷葉在,綠萍西復東。
詩人對水中的綠萍與荷葉這兩種物象有了某種感觸,再經過表象的不斷運動和對比達到了更深一層的本質認識。在藝術的傳達過程中他只把水中包含著自己認識的物象形象地描繪出來,可我們覺得它絕不是單純的景物描繪而好像是在反映某種社會現象。他似乎是要告訴人們:在平靜的時候是難以分清邪與正、奸與賢的,風浪才是邪正和姦賢的試金石;他又似乎是在諷刺那些紮根不深、感情膚淺、稍有風吹草動就朝秦暮楚的輕薄之徒。再如樂府《巫山高》:
見盡數萬里,不聞三聲猿。
但飛蕭蕭雨,中有亭亭魂。
千載楚襄恨,遺文宋玉言。
至今晴明天,雲結深閨門。
和上首詩一樣此詩也別有勝境,但它的理趣寓於形象之中只能讓人思而得之。這些詩中理性的認識和感性的形象是交融在一起的,所以他能夠做到「乃不泛說理,而狀物態以明理,不空言道,而寫器用之載道,拈形而下者,以明形而上,寥廓無象者,托物以起興,恍惚無朕者,著跡而如見」 。
有時候孟郊理性認識的內容大到了使詩歌的意境難以容下的地步,詩人就不得不用議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理性認識了,這種議論大多是形象化的議論,而形象化的方法用得最多也最能說明他藝術個性的要算是他的比喻了,現在來看看他那首流傳人口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吳喬《圍爐詩話》卷一說:「余友賀黃公(按:即賀裳)曰:『嚴滄浪謂詩有別趣,不關於理』,而理實未嘗礙詩之妙。如元次山《春陵行》,孟東野《遊子吟》等,直是六經鼓吹,理豈可廢乎?」 賀裳指出了《遊子吟》中有「理」應該說他對這首詩的理解還是相當深入的。但只要聯繫上下文認真分析一下便會發現,賀裳對嚴羽所謂「理」的理解很難說是準確的,他認為嚴羽的理僅是指古代道德倫理,所以他從孟郊這首《遊子吟》中看到的是它宣揚儒家「經典」中的孝的教化作用,顯然他所謂《遊子吟》中的理是「六經」的倫理,與我們這篇文章中所論述的孟郊藝術個性中強大的理性因素說不到一起去。今天古代文學研究者更多的是看到這首詩中質樸的語言、鮮明的形象和深切的感受,很少人注意到詩中伴隨著濃厚的感情、鮮明的形象的是同樣深入的理性思考。詩的題下小注說「迎母溧上作」。詩人多年奔波奮鬥才算得到溧陽一尉,他深愧母親半輩子撫育的勤勞,寫下了這首千百年來為人傳誦的名篇。前四句通過典型情景的刻畫,使慈母的形象呼之欲出,但詩人的激動之情仍未得到完全的宣洩,滿懷的激情逼出了結尾廣為人們傳誦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既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議論也是新穎奇特的比喻。我們來把其他詩人詩中的喻體與此相同的比喻作一比較,孟郊形象思維中理性力量強大的特點就更突出了。如李白的「相思若煙草,歷亂無冬春」 ,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粗粗一看,「二李」的這兩個比喻句與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除了前二者是明喻而孟郊的是隱喻外,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假使稍作仔細的辨析,它們之間的區別就顯而易見了。二李的比喻都是將煙草或春草來比喻離情別恨,把無形的離愁別恨附於物而具體生動地表現出來,通過煙草或春草兩個意象變無形為有形。孟郊這個比喻則是通過一個兼具形、情、理的詩句明了一種道理和抒發自己的激情。說它有形,是因為它能在人們眼前展現出春風拂拂、春草凄凄的景象;說它有理,是因為這個比喻本身既帶有哲理意味,而且又是作為喻體顯示本體即母子之間的人生道理的;至於它帶有情韻就更加顯然了。二李的比喻僅在於言情,孟郊的則既明理又言情。這兩句比喻式的議論使這首詩跳出了小己對慈母的感激之情而具有更廣的社會容量,詩情因它而得到升華,詩意因它而變得更為深廣。對於像《遊子吟》中詩人這樣的理性思考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說:理智的深處,恰是詩意的濃點。
由於孟郊藝術地把握世界的過程中很注重對象的本質認識,這就使他的比喻具有這種特點:通常不是通過喻體將本體形象化,著重在喻體與本體之間外在形態上的相似;而主要是為了將難以言傳的事理用形象化的方法表達出來,偏重於喻體與本體之間內在本質上的關聯。簡單地說,孟郊的比喻中很少取象之比,主要是附理之比。當然,取象與附理在一個比喻中一般是緊密相連的,只是偏重點不同罷了。如《古樂府雜怨三首》之三:
貧女鏡不明,寒花日少容。
暗蛩有虛織,短線無長縫。
浪水不可照,狂夫不可從。
浪水多散影,狂夫多異蹤。
持此一生薄,空成萬恨濃。
這首詩幾乎全是由比喻組成,除首二句是取象之比外,其他的比喻句都是附理之比。詩人選取暗蛩、短線、浪水這些為貧女感受最深的意象來比喻狂夫,從各個角度來控拆狂夫的卑劣。正如浪水不能照影一樣,狂夫也不可相從,正如浪水多散影一個道理,狂夫也多是朝秦暮楚之徒。因詩人準確地抓住了浪水狂夫在本質上某一方面的相通,將二者進行比較和對照使詩歌既形象鮮明又言情深至。
孟郊形象思維中強大的理性因素不僅與東晉後用韻文寫「漆園之義疏」的詩人那種缺乏形象、情感的理性思維不同,就是與他在藝術上有直接承繼關係的謝靈運也有別。謝靈運的理致常常表現為援引古代哲人特別是老莊現成的哲理代替自己對現實的藝術認識,這些哲理與他個人的生活又看不出有什麼明顯的現實聯繫。所以,他詩中有些老莊哲學思想與他詩中的意象常處於一種分離狀態,如果沒有學過老莊哲學的讀者讀他的詩不免要感到艱深晦澀,讀者對於詩人的哲學修養誠然十分欽佩,對他所抒發的孤寂情懷卻喚不起共鳴。孟郊的理致常常是滲透了個人生活體驗的藝術發現,絕少引用先哲現成的名言或哲理來代替自己的藝術認識。因此,他那些用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