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治與亂 9、民不畏死

「殺雞給猴看」「殺一儆百」是統治者恐嚇人民的一貫伎倆,以致它們現在成了生活中的常用辭彙。

「殺雞」能否嚇唬猴子,得看猴子是否怕死,如果猴子對死亡毫無畏懼,殺再多的雞對猴子也不起作用。

統治者總以為人民必定像他們自己一樣貪生怕死。只要國內稍有風吹草動,他們就害怕自己的統治受到挑戰,於是就殘暴地大開殺戒,企圖以死亡的威脅來平息人民的怒火。

的確,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通常情況下人人都珍惜生命,螻蟻尚且貪生,人又怎不怕死?可是,當人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當人們被壓迫得快要窒息,當人們因徭役而苦不堪言,當人們覺得活著還不如死了好的時候,誰還害怕統治者無情的鎮壓和殘酷的殺戮呢?沒有生的願望又怎麼會有死的恐懼呢?

假如像啼哭的嬰兒一聽說「老虎來了」就嚇得不再啼號,怒火填膺的人民一見到流血就不敢反抗,那麼殺一批鬧事的「領頭羊」,不就又是萬馬齊喑天下「太平」嗎?

然而,實際情況恰好與之相反,使人民流血就像給烈火澆油,血流得越多人民的怒火就燒得越旺,統治者殺人越多他們就倒台越快。這一點甚至明太祖朱元璋也意識到了:「見本經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是時,天下初定,民頑吏弊,雖朝有十人而棄市,暮有百人而仍為之……朕乃罷極刑而囚役之。」(《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經序》)連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都聽不進去的朱元璋,也知道光靠「極刑」既不能平息民憤也不能安定民心。《尹文子·大道》中分析「民不畏死」的原因說:大凡民不畏死都由於刑罰太過、賦稅太重。刑酷稅重就逼得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就可能「視死如歸」,「視死如歸」就會視暴君的威脅如兒戲。要使人民畏死就得讓他們生活幸福,生活幸福才能體驗到人生快樂,人生快樂才畏懼刑罰而服從教制。

前文不是說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嗎?少數真正為非作歹的人自然會遭到懲罰。老天(自然)賦予每個人的生命神聖而又莊嚴,因而只有老天(自然)才有權奪去個人的生命,可那些「喜有賞怒有刑」的暴君,總喜歡代替老天來行使生殺大權,使許多善良的人民冤死在他們的屠刀之下。代木匠砍木最後必定傷手,代老天殺人最終能逃脫被殺的命運嗎?

(參見原第74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