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弱與強 3、柔能克剛,弱能勝強

世俗常常尚剛強而輕陰柔,無數事件的最終結果恰好嘲弄了這一世俗偏見:柔能克剛,陰能制陽,弱能勝強。古今不少軍事家以這一思想為指導,成功地運用以弱勝強的思想原則,在中國軍事史上創造了許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

戰國時期的晉楚城濮之戰,秦末的楚漢成皋之戰,三國時的官渡之戰和吳蜀彝陵之戰,東晉時的秦晉淝水之戰,都是大國強軍吃了敗仗,小國弱軍卻打了勝仗。

春秋時魯國與齊國交戰,當時魯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而齊國是當時的霸主,但魯國上下不畏強敵,團結一心抗擊猖狂的敵人,終於打敗了齊國入侵者。

當時齊國與燕國的一場戰爭也許要算以弱勝強最著名的戰例了。這兩個國家交戰的時候,齊湣王剛剛南敗強大的楚國,在西邊擊敗了三晉,又派兵襲擊了有虎狼之稱的強秦,同時又攻打了身邊的宋國,大敗了弱小的燕國。湣王在齊國都城臨淄躊躇滿志,他的大臣更是拍他的馬屁,把他吹得神乎其神,他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個「常勝之君」,齊真的可以無敵於天下了。燕昭王繼承王位以後,立志為燕國雪恥報仇。他自知地狹力薄的燕國不是齊國的對手,因而四處網羅各種人才,禮賢下士,一方面在國內發展生產,另一方面又積極擴軍備戰。當時著名的軍事家樂毅來到了燕國,燕昭王謙虛謹慎地向樂毅請教伐齊的事宜。

齊湣王見燕國君臣對他畢恭畢敬,全然沒有把它當一回事。燕國如果向齊國挑釁,這不明擺著是拿雞蛋碰石頭嗎?

燕昭王和樂毅等人就是要碰碰齊國這塊又臭又硬的石頭。

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備戰。燕昭王明白燕國不可能單獨打敗齊軍,戰前進行了大量的外交遊說活動,聯合趙、楚、魏三國。經過一番周密的戰略謀劃,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命樂毅為上將軍,統帥燕、趙、魏、韓、楚等國的聯軍,在濟西向齊軍進攻,一舉殲滅了齊軍的主力部隊,接著乘勝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攻破齊的國都臨淄,使驕橫的齊湣王措手不及,一夜由「無敵之君」變成了亡國之主。

弱何以勝強?因柔弱便有自知之明,便時時有危機感,因而能臨危發奮,既謹慎小心又踏踏實實,而強大的一方容易自滿驕橫,並由自滿驕橫走向無能腐敗,於是物極必反,柔弱的變為剛強,而剛強的蛻為衰弱,最後兩軍相逢弱的一方自然就成為勝利者。

(參見原第36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