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無為與有為 8、什麼樣的人適合當官?

求學則禮樂、智慧、機巧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則貪慾、奸巧、詭詐一天比一天減少。拘束於政教禮樂就政舉繁苛無事擾攘,沉溺於智巧詭詐就真性汩沒大偽斯興。憑個人智巧治國,為滿足私慾施政,政治還有不腐敗,國家還有不動亂的嗎?

徹底棄絕智巧,完全去盡貪慾,直到「無為」的境地,做到了自然無為,就沒有什麼事情不可為。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得「無為」,要「無為」又得棄智去欲。《莊子·應帝王》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陽子居有一天對老子說:「如果一個人行為敏捷,辦事利索,事理通達,又勤奮好學,那麼,他可以成為一個稱職的領導嗎?」

老子說:「有了這些並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領導。如果他意識到這些所謂『優點』而隨處濫用,反而會使他自己長期陷於日常瑣事之中,會因為果斷而變得盲目,會因為敏捷而滑向輕率,會因為通達而失去執著,會因為勤奮而擾亂心神,無事生事,無故擾民,因為聰明而被聰明所誤,聰明人乾的蠢事還少嗎?機巧者乾的傻事壞事還不多嗎?虎豹不就是因為皮毛花紋的美麗而招捕殺,猿猴不正是因為敏捷而被人捉住嗎?」

陽子居還是沒有弄明白稱職的領導到底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他又問道:「什麼樣的人才能當一個稱職的領導呢?果斷、敏捷、聰明、勤奮的人不能當,難道要找那些優柔寡斷、笨頭笨腦的人來當領導嗎?」

老子說:「你似乎還沒有明白我的意思。稱職的領導有功於單位,卻把這些功勞看得與自己毫不相干;有恩於下級和人民,卻不讓人民覺得自己在依靠他;他雖然道德才能都無與倫比,但不用語言表達出來,不讓任何人感覺得到,只暗暗使每人各得其所,他既無名利之求,又無權利之欲,讓自己永遠處於無為的狀態。」

好的君主不在於處處表現自己的精明能幹,遇事不放過顯示自己才能的機會,而是使自己深藏不露,讓自己的臣民各盡其能,每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自覺地把國事當成自己的事,沒有任何人來督促他,他自願地為了工作而廢寢忘食,這樣,臣民們累得腰酸背痛也心情舒暢,感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全然沒有被人強迫幹活的委屈。把亮相的機會讓給臣民,讓他們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這樣他們吃了苦受了累,反而認為是君主信任他,給他委以重任,有一種自己的才能沒有被壓抑、被埋沒的快感。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是人們一種內在的需要,君主無為,臣民才有為,君主不表現自己的才幹,臣民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幹;君主不在朝廷出風頭,臣民們才能在自己的國家逞風流。

君主虛靜無為則國家自強,君主恬然無欲則人民自朴,君主棄智無爭則天下自和。放棄求名的念頭,去掉謀劃的打算,改正專斷的作風,棄絕機巧的行為,杜絕貪慾的邪念,真正做到無慮無欲無為,還愁國家不能強大、人民不能康樂、社會不能安定嗎?

(參見原第48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