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與造作 2、什麼是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見「自然」不僅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天、地、人的終極價值,豈只是「道」純任自然,天、地、人何嘗不視「自然」為自己的最高存在狀態?

那麼,什麼是「自然」呢?

後世注家王弼認為自然是「無稱之言,窮極之辭」(《老子》第25章,王弼注),它是指宇宙萬物沒有人為干擾時的本來面貌,是一種無須用語言也無法用語言解說的存在狀態或天然本性。西哲海德格爾對自然的言說與王弼某些地方不謀而合,他在《存在與時間》第一篇第三章中說:「從存在論的範疇的意義來了解,自然是可能處在世界之內的存在者的存在之極限狀況。」(《存在與時間》,三聯書店1999年第二版第77頁)

聽上面兩位哲人解釋「自然」,就像是在寺院里聽和尚念經,或者是在教堂中聽牧師佈道,越聽越糊塗,越聽越乏味,越聽越煩躁,要是聽著聽著能昏昏欲睡還算八輩子福氣。

莊子關於「自然」的警言妙語倒是趣味橫生,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河神分不清什麼是自然,什麼是人為,一天他跑去問北海神:『請問什麼是自然?什麼是人為?』北海神給他打比方說:『牛馬生下來就有四隻腳,這就叫自然;用轡頭套在馬頭上,用韁繩穿過牛鼻孔,又在馬腳底釘上鐵蹄,這就叫人為。不要用人為去毀滅自然,不要以造作來破壞天性,不要因貪得去求名聲,謹慎地守護著自然之道,這就叫回歸到了本來的天性。』」

兩千多年前人們講的「自然」與今天大家說的「自然」內涵並不相同。現代漢語中的「自然」常指自然界或大自然。先秦人一般用「天地」或「萬物」來指代自然,而他們所謂的「自然」則是自然而然,指萬事萬物未經人為干擾的天然狀態,這一層面的「自然」與「人為」相對。

現代文明使人樣樣都崇尚人為,樣樣都用機械來代替天然。我們強使北方的土地種出南方的莊稼,強使冬天的季節長出夏天的瓜果,強使直木變成彎曲畸形,強使河水流往高處……我們人為地滅絕某一類動物,又培育出另一類動物,把浩瀚的湖泊改為萬頃農田,把翠綠的森林砍成荒山禿嶺,把天然草場弄成無邊沙漠……把自然的生態平衡完全破壞,如今我們已得到了大自然的無情報復。人自己也不願意接受自然的安排,譬如老天已經給每人造了一張臉,有些人偏要去想法給自己另造一張——美容院里不知製造了多少人間的悲喜劇;又如老天已給每人指定了一種性別角色,有些人偏要男變女或女變男——變性手術台上天天在為人間製造假「男」假「女」。

落實到人類自身,「自然」是指人們的天然本性,或者是指生命存在的本真狀態,也就是人的真思想、真性情,這一層面的自然又與虛偽相對。

在道家那兒「自然」與「真」這兩個概念是同一的——「真」的也就是「自然」的,「自然」的也就是「真」的。套用盧梭在《愛彌兒》一書開端的名言來說:出於自然之手的東西真而且好,一到人手裡就變得偽而又壞。

自然是一個人生命真性的真實展露。無論是誰,不真誠就不能動人,勉強擠出來的淚水,看起來悲痛卻不能使人哀傷;佯裝火冒三丈的大怒,儘管樣子嚇人卻並不叫人害怕;違心地和別人拉關係、套近乎,雖然笑容可掬但並不讓人覺得可親。真誠的悲痛,即使沒有哭聲也讓人落淚;真正的憤怒,即使不發火也使人覺得威嚴可畏;真心相愛,哪怕不露笑容也使人覺得甜美親切。

可悲的是,人類並不是越文明就越自然,相反越文明就越不自然,甚至越文明就越反自然——如今人們不像先民那樣茹毛飲血,可也不像先民那樣質樸純真;不像先民那樣粗聲大氣,可也不像先民那樣坦露真情。

人呵,什麼時候我們大家才能真的「返回自然」?

(參見原第25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