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世說新語·任誕》
這篇小品讀來讓人噴飯。
文中殷洪喬即殷羨,東晉前期曾為長沙相、豫章太守、光祿勛等職。就現在的史料來看,雖然在蘇峻之亂中,殷羨曾為陶侃提出過一條好建議,但此人為長沙相時貪婪殘暴,經常驕縱強橫禍害百姓。作為任職一方的父母官,他給百姓做的壞事似乎比好事還多,雖然沒法看到他的模樣和照片,但一提起他我就想起了今天那些貪官。
殷羨一生能拿得出手的,一是他生了個有名的兒子殷浩,殷浩給我們留下了「寧作我」那句豪語,以及至今還常用到的「咄咄怪事」這個成語;二是他富於喜劇天才,《世說新語》中有關他的三篇小品,近似於今天三個幽默段子,一個比一個滑稽逗笑。
殷洪喬就任豫章太守,臨走時京都人托他捎帶一百多封信。等來到離京城不遠的石頭城,他便把這些信一股腦兒全扔到江中,還煞有介事地禱告說:「信呵,信呵,要沉的儘管沉下去,要浮的儘管浮起來,反正我殷洪喬不能做郵遞員!」
京城裡托他捎信的那些熟人,要是看到這一幕肯定肺都氣炸了。
我看到這裡也哭笑不得。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殷洪喬真不是東西!如果覺得捎帶一百多封信是個負擔,一開始就不要答應人家;既然已經答應了人家,而且已經帶它們上路,就應該把這些信安全地交到收信人的手上。受人之託一諾千金,像他這樣與輕諾輕棄的小人何異?
接下來的反應是:這殷洪喬真有點滑稽!看到他將別人託付的信「悉擲水中」,你肯定想衝上前去揍他一頓!等讀到他最後幾句鄭重其事的祈禱詞,你又肯定會忍俊不禁。要是想把別人託付的信安全送達,就不能將它們「悉擲水中」;既然把它們「悉擲水中」,又何必為它們祈求保佑?既然祈求神靈保佑,為何又說「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又哪用得著祈禱?既然「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幹嗎又把別人託付的信帶出京城?「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實在讓人絕倒。殷洪喬那一本正經「祝曰」的肢體語言,與他那「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完全胡鬧式的祝詞,特別是「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的內心獨白,二者形成巨大的反差,因而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如果只有偷偷地將信「悉擲水中」的行為,殷洪喬就只是現實生活中的小丑;有了最後這幾句滑稽的「祝」詞,他馬上就升華為藝術中的「小丑」——雖然不能給受託人帶去書信,但能給無數讀者帶來快樂。
我一直在想,假如殷洪喬妥善地帶到了那一百來封書信,無疑就不能給成千上萬讀者帶來笑聲。從做人的道德來說應取前者,從社會效果和藝術審美來看應取後者——你喜歡哪一個殷洪喬呢?
如今,人們把他擲信水中的地方稱為「投書浦」,後人還建了石塔、石碑、石亭、牌坊來作為紀念。看來,人們和我一樣,寧可喜歡一個任性幽默的殷洪喬,也不願要那個謹守信用的殷洪喬。「塵世難逢開口笑」,殷洪喬便是逗我們開懷大笑的笑星,他幫人們驅走了許多人世的無聊與沉悶。
成語「付諸洪喬」就是來於這篇小品,意思是捎的信沒有帶到,它的引申義是「所託非人」。不過,「所託非人」可能性質相同,但其結局也許完全相反:有的以悲劇收場,有的則以喜劇結尾。
說到這裡故事還沒有完結。南宋吳曾在《能改齋漫錄》卷九說,江南有兩地名為「石頭」,一在今天南京郊區,即所謂「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的石頭城,一在今天南昌郊區——當時屬豫章——的石頭。按《世說新語》中原文語意,當為南京郊區的石頭,因為殷洪喬不想做郵遞員,斷然不會把信帶到南昌再扔到水中,所以文中的「石頭」屬於南京石頭城無疑。可余嘉錫先生批評吳曾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太平御覽》卷七十一引《晉書》說:「殷羨建元中為豫章太守。去郡,郡人多附書一百餘封。行至江西石頭渚岸,以書擲水中,故時人號為投書渚。」這樣說來托殷帶信就不是京都人而是豫章人,而且指明投書地就是江西石頭渚。余嘉錫認為《世說新語》這篇小品本之《語林》,《北堂書鈔》和《太平御覽》引《語林》,都作「郡人附書」,因此,余先生懷疑《世說新語》中的「都下人」當為「郡下人」,「都」字應屬「郡」字之訛。其實,造成爭議的不僅有兩個「石頭」地名,還有「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這兩句話也有歧義,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殷洪喬做豫章太守,當他離開豫章時;也可以理解為:殷洪喬就任豫章太守,當他赴任時。地名有兩個「石頭」,兩個「石頭」分別又在南京和南昌的郊區,而且開頭的話又可作兩解,所以,殷洪喬扔信的地方到底是在哪個「石頭」,現在很難遽下定論。
不管是南京的「石頭」,還是屬南昌的「石頭」,都不影響這篇小品的笑點,更不影響它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可惜殷洪喬生不逢時,像他這樣的喜劇天才,語言和動作如此有幽默感,要是生活在「娛樂至死」的今天,他根本用不著去當貪官撈錢,做一個笑星會讓他數錢數到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