Ⅷ 我們為什麼旅行 馬薩達永不再陷落

馬薩達是以色列死海邊高昂的頭顱。

馬薩達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希臘文手抄本中,在亞拉姆語中是「堡壘」之意。它位於死海西岸邊的峭壁上,看不到絲毫綠色,和周圍充滿鹽土氣息的綿延小丘,沒有大區別。馬薩達山腳下的砂石大地上,繪有粗糙的水紋狀痕迹,這位不拘一格的大手筆塗鴉者,乃是死海日復一日的咸浪。想當年這世界上最低的鹹水湖,面積比現在要大,波濤洶湧。

由於氣候乾旱變暖,死海不斷瘦身,留下了這身寬體胖時的飄逸衣褶。馬薩達憑山扼海,是絕佳的制高點。站在山下遙望,想起讓諸葛亮揮淚斬了馬謖的「街亭」,似乎有某種神似。這裡的易守難攻不言而喻,當年的人們如何解決水源呢?它的最終淪陷,是否和缺水也有關呢?懷抱疑問,開始上山。

從山腳到山頂,有兩條路可選。一是乘坐箱形纜車,然後自己再爬80個台階,即可抵達山頂的堡壘處。還有一條是呈「之」字形的粗糙土路,名叫「蛇道」,蜿蜒曲折。我膽怯地瞄了一眼,估計以我的體力,至少要兩個小時吧。

我年少時在西藏當兵,手足並用攀爬雪山落下了心理傷,凡有工具可借用時,必定偷懶。上了纜車,人們紛紛倒向右側車廂,那一邊可以看到正午時分的死海,如巨大寶鏡,迸射爛銀一般的強烈反光,晃得人睜不開眼。人又偏竭力想去看,個個眯縫著眼皮仄著身子,墜得纜車似乎都歪了。

馬薩達海拔50米。你可能會說,原以為是壁立千尋的高山,原來不過區區50米。請注意啊,此處高度雖然以海拔標註,但周圍卻是低于海平面440米的死海。也就是說,馬薩達高出周圍海面計490米,峭壁和峽谷,刀剁斧劈般直上直下,讓它顯出桀驁的高聳。即使在今日,這突兀而起和與四周幾乎完全斷離的身姿,也屬絕佳的軍事要地。更不消說在2000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它成為天造地設的堡壘之冠。

上得山來,馬薩達的頂部倒很平坦,大約有650米長,300米寬,像一幅巨大的土黃色桌面。放眼四看,它是森嚴堡壘和華美宮殿的奇異混合體。堡壘見過,宮殿見過,在同一個視野中,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和絢爛華美的宮廷遺址絞纏一處,比肩而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是第一次目睹。這兩組遺址的使用主人是不同的,宮殿屬於殘暴多疑的希律王;蕭索的古戰場,則屬於瀝血而亡的猶太勇士。

希律王時期的建築,包括宮殿、浴室、儲藏室、居室、防禦工事和供水系統等等,設計精良,施工考究。殘存的壁畫栩栩如生、馬賽克地板精雕細刻、碩大無朋的石頭梁、千年不倒的羅馬柱……顯示著皇家的威嚴與工匠的鬼斧神工。有個足有幾十坪的寬大浴室,還可以看到地板下預留的半尺高的懸空間隙。導遊請我們猜猜這是幹什麼用的?我們一臉茫然,想不出它的奧秘。我覺得可能是埋藏武器的地方,希律王怕有人趁他洗澡的時候加害,故備下暗器……但不敢貿然作答,怕說錯了顯得很蠢。導遊告訴我們,這是2000多年前用來作為蒸汽循環加熱的裝置,類似今天的「地暖」設備,不得不嘆服帝王之家源遠流長的奢靡。待走出溫暖的享樂窩,撲面而來的是森冷的斷壁殘垣,持續向人們釋放戰火紛飛時儲存下的殺戮之氣。

一隻鴿子在岩壁上用喙啄水,紫褐色的頭羽點得搗蒜一般。我原以為這裡有泉眼,走近來,才發現是一處如何向馬薩達輸水的模型,旁邊放著一個礦泉水瓶子。想得很周到,遊客若看不懂,可以用水瓶接了水,澆在模型的山麓上。水一灑下,等於撬動了機關,水會順著山勢,流向模型中的蓄水池。野鴿子們也深諳此道,時不時地來模型處喝水。馬薩達聚水的法子,說起來複雜,其實就是將遠方山脈降下的雨水,用一個複雜的集水系統收集起來,再經過暗渠,順著輾轉水道,讓水最終流進峭壁西北側的蓄水池。據說蓄水池總容積為四萬立方米,可以提供豐沛的水源。

約瑟夫曾寫道:「希律王在每個地方都建造了蓄水池,這樣他就可以成功地為住在這裡的人提供水。甚至好像在使用泉水一樣。」

談到馬薩達,必須要說到約瑟夫。他是一個猶太歷史學家。公元66年時,他指揮兵馬,成為加利利地區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猶太軍隊司令,不幸兵敗被俘。此君後來投降了,歸順羅馬軍總部。就是他記錄了有關馬薩達的史實。

據他考證,在以色列哈希曼王朝,馬薩達就修建了原始的碉堡。到了公元前40年至公元4年的希律王時期,這裡開始大興土木。這個希律王,就是聖經中記載的曾想殺害剛出生的聖嬰耶穌的那個人。此君的殘暴多疑,可見一斑。雖說羅馬人一直庇護著希律王,不過來自朝廷內外的敵意和各種潛在的威脅,還是讓希律王憂心忡忡寢食難安。他在轄區內四面八方地睃尋,最後在死海邊找到了這座孤獨的峭壁之山。他設計了別宮加要塞的格局,為自己備下既可以享受也可以避難的場所。至今還可以看到能夠憑欄遠望死海的奢華宮殿(那時的死海距離山腳比現在要近很多,景色更為壯觀),還有鱗次櫛比的倉儲室、營房、軍械庫等等。天險和人工相得益彰,共同構築了1.3公里長、3.7米厚的帶有很多塔樓的城牆。

希律王死後,羅馬人佔據了馬薩達。公元66年,在以色列加利利地區,開始興起了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運動。不堪重壓的猶太教徒,組織起來,身佩短刀,在鬧市潛伏著,遇到有羅馬人經過,就猛地撲上去,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專門刺殺羅馬人。這種短刀類似匕首,十分利於近戰夜戰和貼身肉搏,故此他們得了一個綽號——「匕首黨」。匕首黨英勇驍戰,輾轉遷徙,從羅馬守軍手中,一舉打下了馬薩達。反抗者開始把這座孤零零的山嶺,作為反抗羅馬大軍的根據地,拖家帶口聚集到了馬薩達。其中艾塞尼派的首領梅納哈姆在耶路撒冷被敵人殺害後,他的追隨者們也逃到了馬薩達。梅納哈姆的侄子愛力阿沙爾,成了馬薩達要塞的指揮官。

希律王為自己享樂和防身所度身而做的宮殿,成了猶太教徒頑強抵抗的最後據點。他們在山頂各個地方修築工事,建造生活設施;把王室住宅分隔成很多小房子,擠住了很多人;還養了鴿子,主要是為了通訊聯絡;還養了雞,那是為了改善生活。他們還造了猶太會堂、議事大廳……總之政治、軍事、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公元72年,在提圖斯佔領耶路撒冷並且毀壞第二聖殿三年之後,羅馬的軍隊,決定要拔掉馬薩達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希爾瓦率領大約15000人的羅馬大軍,包圍了馬薩達。馬薩達是一座面積並不很大的孤山,把它合圍成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鐵桶,並不是很難的事情。希爾瓦剛開始沒想到這會是一場持久戰,他認為山上不過是烏合之眾,一看到大兵壓境,加上斷水斷糧,挨不了多久就會土崩瓦解舉手投降,或許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呢。當時馬薩達要塞有多少猶太人呢?真的不多,大約1000人,其中還有很多婦女兒童。如此的寡不敵眾,馬薩達已是在劫難逃。

鐵壁合圍之下堅守的時間有多久呢?各種記載不一樣,有說幾個月的,也有說三年的。就人們的感情來說,更願意相信三年的說法。頑強和不屈,就像河流,曠日持久源遠流長更值得人感佩。總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馬薩達嚴防死守巍然挺立,讓羅馬人傷透了腦筋。他們心生一計,逼迫成千上萬的猶太犯人當苦力。驅趕他們運送泥土,沿著馬薩達的西壁,修建一道攀援的坡道。用個通俗點的比方,羅馬軍隊使用浩大的人工,堆砌起了一架斜插山頂的雲梯。

站在馬薩達西圍牆處,迎獵獵罡風,俯瞰這處長堤,會感受到它志在必得的兇險用心。再放眼,可看到山下平坦地,有八處呈長方形或是菱形的營盤痕迹,那就是羅馬大軍的駐紮地。以色列的四月,正是仲春,加之死海地勢低洼,類似一面凹透鏡,將太陽光聚焦於此,炙熱已似饢坑。此刻山風如刺刀般尖銳地刺穿耳膜,全身不由得滲出冰冷。

試想當年的馬薩達將士們,也曾站在此處,目睹天梯一天天迫近山頂,那是怎樣的驚覺和無奈?其實居高臨下地打擊修堤的猶太苦力們,並不是難事。馬薩達山上有的是石頭,現在還堆放著大如磨盤的石彈。抬起石塊,一撒手,骨碌碌地滾下去,殺傷力肯定不小。但馬薩達山頂的猶太人,覺得修堤的都是同胞,不忍下手。於是索命的長堤,就在羅馬軍吏的吆三喝四下,在守軍眼皮子底下,一天天隆起,不斷地長高,終於在某個晚上,長到就要抵達馬薩達山頂了。鐵打的營盤滴水不漏,土夯的巨蛇紅芯吐焰,馬薩達的每一個人都明白,末日近在咫尺,最後的時刻到來了。天亮時分,羅馬軍隊必將攻佔馬薩達。

這一天是公元73年4月15日,也就是逾越節的前一天晚上。馬薩達首領愛力阿沙爾發表了那篇著名的講話。

「勇敢忠誠的朋友們!我們是最先起來反抗羅馬的猶太人,也是堅持到最後一刻的人。感謝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機會,當我們從容就義時,我們是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