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米的距離,老水手的觀察自是不會錯。而暹羅本國肯定沒有這麼多的戰艦。究其原因,當然是暹羅艦隊在北上的途中,匯合了西班牙的馬尼拉艦隊。
所以,蘇州號的艦長在看到這個陣勢後,毫不猶豫的轉身就走:是,大明崇明沙海軍從建軍那天開始就有見敵必戰的口號。但以卵擊石的事情,大明海軍可不會做。
而就在暹羅海軍聯合西班牙艦隊向大明的海南島狂飆猛進的時候,距離此地數千里之外的東北方向,在對馬島上的諸多海盜、海商,以及沿途的漁民們,都驚恐的看到,一支巨大的,掛著無數奇形怪狀圖案旗幟的艦隊,也從大海之上呼嘯而過!
這是一支總數高達八百餘艘戰艦的龐大艦隊,除了十艘1200噸級和三十艘700噸級的新式風帆戰艦外,其餘的全都是各種大型安宅船以及關船甚至小早。
當然,除了柳生堪兵衛率領的八十艘新式戰艦是承擔護航任務外,其他的船隻基本都是運兵和運糧船。
「中納言閣下,我們已經過了對馬島。」
「喲西,今日的風向真是太好了,我們從名護屋開過來,不過大半天吧?」
「是的,昨夜出發,這會兒是午時,我們已經走完了大半的路程。」
「非常好,傳令下去,全軍除柳生艦隊繼續承擔護航任務外,其他艦隊,分為左中右三隊,小早和關船在前,全部展開。」
「嗨以!」
這裡的中納言,當然是伊達政宗了。雖說他本人並不想離開日本,還準備讓伊達成實代他率領伊達家的武士們出征。可是身為穿越者的德川義直怎麼會放過他?一陣軟硬兼施後,伊達政宗被迫擔任了此次征韓第一軍的總大將。
說起來,這也是伊達政宗第一次統帥如此多的人馬。
這一次日本出兵征韓,陸軍總兵力是:各地大名麾下武士六千三百人,舊式足輕六萬人。分別來自伊達、前田、上杉、毛利、島津等外樣大名,以及各家松平和井伊、本多、榊原等譜代大名。
作為穿越者,德川義直深知日本即便是到了20世紀的二戰年代都非常不重視後勤。常常說什麼「後勤也算兵,蜻蜓也能算老鷹」的混賬話。由此導致日軍在外征戰的時候,經常後勤供給不足。然後軍官們為了不被自己的士兵砍死,自然會放縱士兵們去對當地百姓燒殺擄掠——進而激起佔領地百姓的激烈反抗。
所以,這一次,德川義直給這支舊式軍隊配備了足足一萬名民夫——這還只是先期。後面國內還有更多的民夫被動員起來,隨時準備駕駛著各種各樣的船隻為前方軍隊提供後勤保障。
舊式軍隊都是如此了,這支大型船隊中的新式陸軍那就更不用說了。
日本幕府新式陸軍第一師團,滿員一萬五千人,為這支軍隊提供後勤保障的,除了本身師團都有的馬夫、軍醫,另外配給這個師團,專門負責操船運送糧食彈藥的,也有近五千人!
也就是說,這一支船隊,上上下下加起來,將近十萬人!
而柳生堪兵衛率領的新式艦隊還在此之外!
總之,雖然不是舉國而來,但這一次日本發動的攻擊,對於朝鮮這幅小身板來說……
1392年,王氏高麗的大將李成桂發動兵變,新建立的政權得大明賜下新的國號:朝鮮。由此,這個半島進入了李氏朝鮮的時代。
作為一個全面學習中國儒家文明,而且在學習的道路上比中國中原王朝更為虔誠的政權,李氏朝鮮自然是越來越弱。王室漸漸失去了對國家的有效掌控,文臣們徹底壓制住了武人,然後架空國王,又開始無休止的內鬥。
朝鮮的士大夫基本是世襲的,這就是所謂的「兩班」。兩班貴族如同中國的士大夫那樣,不斷侵吞國家的土地和百姓,造成國家財政的困蹇——由此,國家的國防力量也衰弱不堪。
隨著時間的發展,兩班貴族的數量越來越多,而朝鮮就那麼大點的國家,可不像中國的中原王朝那樣可以支撐個兩三百年。所以到了李氏朝鮮第三代恭定王李芳遠的時候,就不得不對兩班貴族的子弟做嫡庶之分:嫡子仍然是兩班貴族,可以做官。而庶子則被劃入「中人」階層,只能做吏員、醫官、翻譯等。
即便如此,到底這個國家還是太小,所以為了爭奪有限的官位和資源,兩班貴族們必然的陷入了內鬥。
先是士大夫們分裂為東人黨和西人黨,東人黨又分裂為南人黨和北人黨,西人黨分裂為老論派和少論派——李氏朝鮮的政治鬥爭可比同時代的大明血腥殘忍多了,動不動就是物理消滅。
這實在是沒有辦法,只要兩班世襲制還存在。那麼,在這個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如此血腥的政治鬥爭,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即便是豐臣秀吉大舉侵朝時期,朝鮮士林的內鬥都沒有停止。這一點,不管是當時派駐到朝鮮的邢階、楊鎬甚至李如松、劉綎,都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21世紀的日本,國土面積3770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3億。同時期的朝鮮和韓國加在一起,國土面積約莫22萬平方公里,人口近8000萬。而在這個時代,日本雖說國內有諸多大名存在,但國內人口有多少還是很清晰的:接近兩千萬。
而此時的朝鮮?
豐臣秀吉入侵前,國家民冊上的人口是五百餘萬。大戰之後,國家民冊上只有兩百三十多萬——雖然政府掌握的人口就這麼多,但是這個數據當然不是朝鮮的實際人口。無論如何,這個時代的朝鮮,人口至少應該有一千萬。
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偏差,那當然是因為這些人口都處於兩班貴族的控制之下,無法體現在國家民冊上罷了。
所以,這樣一個本來就貧弱的國家,還因為國內要命的政治體制導致國力被嚴重削弱。這樣的小身板對上穿越者加持的日本。其結局,當然是不用有任何懷疑了。
1617年4月6日,日本大軍在釜山登陸,朝鮮守軍不戰而逃。之後,日軍分為三路:伊達政宗等率軍直接北上,計畫橫掃慶尚道後,進入江原道。年僅十四歲,德川義直的弟弟德川賴宣率領一路,從釜山向西,進入全羅道。而井伊直孝則率領著日本新軍的第一師團,從西北方向,直插忠清道,並遙指京畿道!
10日,身在漢城的朝鮮國王李暉在接到日本再次舉國來犯的消息後,非常乾脆開始打點行裝,當然,這名目肯定是北邊的女真餘孽犯邊,大王要御駕親征。與此同時,他接連派出三批使者,向大明告急!
大明爸爸,隔壁的壞蛋又來打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