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奴婢)等恭請天安。」
「聖躬安。」
「臣(奴婢)等叩見太孫殿下。」
「眾卿免禮。」
二月初五,朱由棟一行抵達南京。南京的守備太監、守備勛臣、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國子監等陪都機構官員,以及應天府各級官員,齊齊來到正陽門跪迎。
君臣簡單唱和後,南京守備太監王坤道:「小爺,去年萬歲爺發下太孫要到南京鎮守的旨意後,老奴已經派人將皇宮打掃乾淨。今年年初,曹公公來了後,已經定下小爺今後的住處。就在宮城東南側的五進院子,此地乃是當年太祖爺爺在世時,皇家未成年皇子學習念書的地方。按照小爺的意思,老奴已經將『南華宮』的殿名掛上去了。」
「嗯,辛苦你了。」
「不敢,為小爺辦事,便是為萬歲爺辦事。」面相看起來頗為忠厚老實的王坤輕輕的走了兩步輕聲道:「小爺,老奴斗膽,想更靠近小爺說話。」
朱由棟很是主動的把耳朵貼了過去:「來,王公,對著孤耳朵說。」
「多謝小爺。小爺,一會兒若是其他大臣請小爺入宮安歇,小爺萬萬不可去。小爺一定要說,先去孝陵祭拜。」
看來這個王坤在南京時間太久了,都不知道我在北京是如何的名聲。這點常識,對於皇家子弟而言,不要說自己這個軀體有著成年人的靈魂了。便是一個真正的六歲孩童,只要他不是傻到一定程度,都知道來了南京後,首先得去祭拜孝陵啊!
不過,你這傢伙一來就跟我說這個。到底是表忠心呢?還是藉此機會邀寵甚至陷害同僚呢?
按照大明祖制,南京作為留都,是有一整套作為首都該有的班子的。除了從宣宗皇帝開始,南京再也沒有儲君坐鎮之外。其他的各種衙門,應有盡有。
在這些諸多官員中,最有實權的是三個人:南京守備太監、南京提督軍務勛臣、參贊機務南京兵部尚書。
從皇帝信任程度上來排次序是:太監、勛臣、兵部尚書。但是大明到了這個時候,文臣已經對勛貴和宦官形成了壓倒性優勢。所以,真要講到實權,太監和勛臣都要排到南京兵部尚書之後。
不過,今天是迎接太孫殿下,按照禮法,守備太監之後,還得勛臣出來接駕。
「臣南京提督軍務勛臣,安遠侯柳懋勛叩見殿下。」
是的,徐達開創的魏國公家確實世鎮南京。但徐家世襲的只是公爵,可沒世襲南京提督軍務勛臣這個職務。這一世的魏國公徐弘基,現在只是僉書南京軍府,算是南京三大營的副職。
而大明第一任安遠侯,乃是明成祖的愛將柳升。傳到這柳懋勛的手裡,算是第七代了。
看著肥頭大耳、腹部膨隆,身為南京提督卻只穿了朝服而不披甲的柳懋勛。朱由棟微不可察的皺了皺眉頭,但還是笑意盈盈的將其扶了起來。
「殿下,御道之上靜街事項已經完畢。殿下遠來辛苦,稍後接見完群臣後,可以先去宮城裡休息。」
嗯……
「臣參贊機務南京兵部尚書許弘綱叩見太孫殿下。殿下,御道雖已靜街,但南京百姓多年不見儲君,故而早早已經沿街等候。南京三大營士兵也是從今日寅時起就已經沿街站崗守衛……晚冬時節,寒風凜冽,殿下莫如早些入宮……」
嘶~~怎麼感覺你很不待見小爺呢?
接下來,自然是南京的其他五部尚書以及都察院什麼的各級官員挨個拜見。朱由棟也是少不了好一陣撫慰。
總的來說,南京六部里,由於兵部要負責整個大明南方的軍備,所以地位很高。而其他五部,也並不是常人所想像的那般都是養老院。
兵部之外,地位最高的是戶部。南京戶部負責收取南直隸、江西、浙江和湖廣四省的賦稅。這筆收入,隨著南北經濟差距的不斷拉大,已經佔到了大明財政收入的五成多甚至六成。
而且南京戶部還負責漕運、全國鹽引勘合以及大明政權最根本的東西:黃冊的管理。
剩下的四部嘛,吏部只負責南京官員的京察,除此之外沒什麼其他大事。刑部只負責南京地區的司法,也很閑。工部也只負責南京附近涉及到中央一級的工程。而禮部更是幾乎沒有事了:教育、祭祀、外交是禮部的主要職責。在皇帝都沒有的南京,在會試已經整體集中到北方的南京。南京禮部確實是養老院……
不管是有實權的兵部、戶部,還是權力很小近乎養老院的其他四部。至少在今天,朱由棟明顯的感覺到,南京六部也好,勛臣也罷。都對自己的到來不是很熱情。
也是!和南京守備太監不同:太監的一身所有都來自於皇室。被踢到南京的守備太監,雖說名義上是司禮監第三號人物。但權勢比起司禮監普通的秉筆太監可是差遠了。現在皇家儲君來了,守備太監的地位和權勢自然就重要了起來。所以王坤高興、殷勤。而文官老爺們呢,大家都自嗨一般的懶散許多年了:雖然權勢不如北京六部,但是勝在自在啊!這突然來了一個皇太孫架在大家頭頂,能高興得起來才是真怪了呢!
「諸位。自宣宗皇帝後,大明已經很久沒有儲君鎮守南京了,自然,也就沒有儲君主持祭拜孝陵。孤今日初臨南京,若是不先去祭拜孝陵就直接入宮歇息。哈哈哈哈……」說完這句話,朱由棟神色一肅:「傳令,讓觀禮百姓全部各歸其家,三大營士兵皆可收隊回營。孤不會從御道入宮,孤要先去孝陵!」
諸多官僚互相對視了眼神後,齊齊俯身:「臣等遵命。」
南京城和北京不同。
北京地處大平原之上,可以修建得四四方方。宮城、皇城都可以修在城市的正中。而南京則不同,由於水系、湖泊眾多。所以南京宮城、皇城都被擠到了整個城區的最東側。
而在皇城的東北方,則是神烈山,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就在神烈山上。
現任皇太孫祭奠開國太祖,可不是一件小事。在這個事情上,朱由棟有意的沒有事先和南京官場溝通,就是想看看南京官場對自己是什麼態度。而南京官場的表現,呵呵……
不過,終究得益於王坤事先的安排,相應的禮儀儀仗、祭品很快就安排好了——按照大明祖制,孝陵每年由國家官方固定祭祀三次。朱由棟的這次祭祀,是在三次固定祭祀之外的臨時加祭,需要講究的本來不必太多。
「呼~~」到底這副身軀只有六歲,一步一步爬上神烈山後,朱由棟已經是氣喘吁吁。
輕輕鬆開曹化淳攙扶的手,朱由棟深吸了一口氣,對身邊的王坤點點頭:「開始吧。」
「遵太孫命。」
南京守備太監身上還有一個職務:孝陵神宮監。而孝陵周圍還有專門的孝陵衛。加之每年三次祭拜孝陵,南京守備太監都必須親自主持。所以,王坤對這一套本就是輕車熟路。
迅速的,贊禮、讀祝、初獻、亞獻、終獻、執事、贊引等紛紛就位。各項流程也熟練的開展起來。
輪到朱由棟親自宣讀祭文了,他從懷裡掏出一疊文稿,穩步的走了上去。
「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重開日月,復我衣冠。肇建制度,安撫黎民。太祖之功,千古流芳。歲月如梭,白駒過隙。洪武以降,國祚延綿。自開國計,二百三九。人口日繁,沉珂漸顯。蒙元雖殘,女真卻興。西北日蹇,西南有亂。東倭雖退,紅夷卻至。國朝之勢,興中有危。不孝子孫,莫不憂患。於此當時,追思先祖。定奮餘烈,身奉此局。百官士紳,黔首軍民。億兆一心,無難不克。再興大明,超漢邁唐。此物此志,永矢勿諼。實鑒臨之,皇天后土。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