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道心轉魔 第六十章 崆峒山的傳說

只是,我現在的心事兒,不只是尋找死靈的線索,還有就是老叫花子刻意隱瞞的事情,到底是誰打傷了他老人家?為什麼他就是不肯說出來呢?我現在的道行雖然還不算是登峰造極,但是尋個仇打個架我起碼也還是可以的,如果老叫花子一直不肯說出來,那麼我認為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對方的修為太高,老叫花子自認不是他的對手,就連我,也沒有勝算,索性不讓我染指。另外一種可能,老叫花子不想對付那神秘人,只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麼一來,那,那老叫花子和那神秘人之間,一定有著某種聯繫,最起碼,老叫花子肯定認識那個神秘人。

若非熟人,老叫花子怎會如此反應?

但那會是什麼人呢?為什麼老叫花子一直不肯告訴我?還不讓我插手!我皺了皺眉頭,現在老叫花子人都不見了,我就算是想查也沒地方可查,只能先把這件事放到一邊,全力追查死魔的線索。而老叫花子給我的唯一線索,就只有兩個字,死靈!

那……死靈又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有死魔的地方一定會有死靈?這二者之間有著什麼聯繫?想來想去,我覺得還是先找幾處鬼怪較多的地方問問看,要找死靈,起碼也得先找到此地的鬼怪,我輕嘆一聲搖了搖頭,沒想到尋找個死魔也是這麼麻煩!想罷,我閃身消失在靈墟府之中,出了山洞,我變得一臉茫然。

在山中遊了半天,我還是決定回到地德鎮去,關於這崆峒山的概貌,我僅憑一人之力是很難認知清楚的,這片山脈少說也得有數十餘里的面積,試想前後各縱橫幾十里,等我找一圈,什麼都晚了。不過還好,到了地德鎮,很快找到了一個老人家,乃是個修鞋匠,坐在那一邊修鞋一邊和我絮叨。

大致就是絮叨這崆峒山的神異之事,如果用幾句話來形容這崆峒山,倒是可以用香峰斗連、仙橋虹跨、笄頭疊翠、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雲、鳳山彩霧、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台寶塔,以上一句話便是一景,崆峒山共有奇景十二處,又有古詩人貴穀子留下詩詞《蘇幕遮·崆峒山》之雅句:東西安,著平涼,絲綢之路,關中要塞上。西經奇觀第一山,古樸峻險,崆峒天下秀。文人詩,墨客畫,古往今來,千古盛華夏。幽峙嶙峋修仙地,居隱道場,清澈紫霄宮。

崆峒山海拔約莫七百餘丈,為六盤山的支脈,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灕江神韻。

但最主要的是,這崆峒山曾是軒轅黃帝問道廣成子之地。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眾多的風流才俊。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墨寶。春秋時期成書的《爾雅》一書載:「北戴斗極為崆峒」。

或許古人以此作為崆峒山山名的來由,《汲冢周書》記載:「崆峒」是大夏、莎車、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樓爛、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個氏族的首領。所以說崆峒是周時一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又在《史記·趙世家》、《姓氏考》等記載:有商代始祖契的後代分封於空桐,遂以國為姓。崆峒山為當地一座名山,故以姓命山名。

但最出名的典故,便是黃帝問道廣成子了。

關於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典故,乃是出自《莊子·在宥篇》,其中言道: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山,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自而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

坐在修鞋匠一旁的教書先生侃侃而談,和我說了很多關於崆峒山的歷史記載,最後又說道:「小兄弟,這崆峒山有方圓近百里之說,你到底要在山脈之中尋找什麼啊?要知道這山中一直沿襲著古時的概貌,所以裡面的猛獸是很多的,如果你沒有什麼大事,千萬不要一個人獨自進山,就算有事,也要找幾個人陪同你進去才是啊!」

聽到教書先生的話語,那修鞋匠老頭兒連連點頭,並接著他的話茬子往下說道:「教書的說得沒錯,小兄弟你最好別隨便的進山,而且你是外鄉人,人生地不熟的,萬一出了什麼事情,該怎麼辦?還有,山裡不單單有毒蟲猛獸之說,還有……還有吃人的山精鬼怪呢!」

「是嗎?快和我說說,我只對這個有興趣!」

一聽到山精鬼怪,我頓時不想走了,當即糾纏著修鞋匠和我說道說道。

然而站在一旁的教書先生則是不以為然的搖了搖頭,並說道:「朗朗乾坤,哪裡有什麼山精鬼怪?這都是迷信思想作祟,我看你們還是多讀一些聖賢之書才是正途!」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教書先生見我們在一起研究山精鬼怪,他倒是顯得格格不入,有點看不上我們,更不想再和我說下去。

索性教書先生轉身去喝早茶了,也不再理會我們。修鞋匠一擺手,隨口笑道:「教書先生自以為滿腹經綸,其實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只是他不願意相信罷了。這黃帝問道的故事他都相信,為什麼就不能相信山中有山精鬼怪的傳說呢?真是的!說起來也是滿腹的酸腐啊!呵呵!」

「呵呵!文人大多都比較孤傲,也不能怪他,他是沒有機會得見陰陽兩界的事情,所以就算想去相信,也沒有什麼證據能夠幫他證明,只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啊!」

我也跟著笑了笑,轉而輕嘆一聲,說道:「倒是我已經習以為常,得見陰陽兩界的事情,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嘛!」

聽到我的話,但見修鞋匠老頭兒頓時咧嘴笑了起來,露出嘴裡幾顆稀鬆的牙齒,隨之說道:「小兄弟,你年紀輕輕可別吹牛啊!小老兒我活了大半輩子,也就只是見過一次鬼,你居然說自己跟吃家常便飯一樣見到,呵呵,這話就有點過了!」

「嘿嘿!那您老人家就當我是在吹牛吧,不過您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

我笑了笑,也不想和修鞋匠老頭兒爭辯,這個事情沒法爭辯下去,除非我證明給他看,但是我又沒吃飽撐著,沒必要去證明這些。

「其實小老兒也不是這地德鎮的人士,而是在崆峒山東南方向柳絮村那邊過來的,以前我都是從山裡穿行過來,這樣能夠幫我節省很多時間,大概兩個時辰就能趕到這裡。但是俗話說得好,夜路走多了,總是會遇到鬼的,這不,上個月,我還是和往常一樣,三更起床,收拾好東西就從家往外走,路過山裡已經是四更天的時候,那會兒,天還很黑,也是後半夜呢……」

修鞋匠老頭兒回想了一下,接著又說道:「我走著走著,發現不對勁,往常那山路都是崎嶇難行,可是那晚,山路一下子變得平坦起來,好像被我修繕過的一樣,走在上面,別提有多舒服了。沒走多遠,我突然看到一個賣米糕的老哥,也是挑著挑子,他走在前面,走得很慢,我看他年紀大了,比我的歲數還大不少,就勸他停下來歇會兒,他也好說話,就停歇了一會兒,和我在那聊。」

所謂三更天,其實就是子夜時分,而四更天,便是丑時,五更天自然是寅時,按照具體的時間來算,三更天就是子夜十二點左右,四更天是凌晨兩點左右,五更天就是早上四點左右,古時的人一般都是天黑便上床睡覺,日出而作而入而息,大概就是一更天的時候,也就是晚上七點到九點之間,為一更天,九點到十一點,便是二更天,如此類推,一更是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

修鞋匠老頭兒三更天起床,也就是子夜便起床趕路了,他從柳絮村趕到這地德鎮集市需要兩個時辰,也就是需要四個小時的路程,他子夜起程,按照正常的說法,乃是到早上四五點鐘來到地德鎮,找好攤位,擺開陣勢,差不多也就天亮了。而他在山裡的一段時間,乃是在凌晨四點前,那會兒還是後半夜,夜色正濃。

如果還有別的什麼買賣人,那就有點懸了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