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札記——春節廣西行 十

早晨在鎮街小飯鋪吃了米粉,每人兩個荷包蛋,我擱了不少魚露,倒是好吃,但是咸了,太貪之故,只好忍著。那個騎單車的小伙今早沒有見到,許是還沒有起床。

早飯後沿325省道向憑祥方向走,在山頂順風坳見到一塊修路紀念碑,這條路連接邊境線,全在大山裡纏繞,上上下下,光轉彎就有幾百個。中午時候到達了一個叫愛店的小鎮,小鎮在中越邊境的公母山下,與越南諒山地區接壤,是邊境上最大的中草藥集散地。鎮上百姓基本是瑤族人,不少人都穿戴著民族服裝。我們到的時候鎮上正逢集日,人很多,不少是從越南那邊過來的。所售商品大多是城市淘汰下來的,花里胡哨、華而不實。趕集的內容除了買賣東西以外,還有戴著禮帽的老漢,地上鋪塊布,擺上兩對雞爪子,翻著一本舊書,一行行指著在唱,幾個人圍著他,認真地聽,全是會意表情。原來是在算命,可惜我一句聽不懂。一個賣刀的胖娘們頂著一件衣裳,滿臉油汗,正用光腳板撥弄鋒利鐮刀,頗有孫二娘風度。一個歪戴著僧帽的和尚,盤腿坐在地上,燃著香,出售佛像之類,並言現場開光,花幾塊錢請回真神,划算無比。人力市場上人頭攢動,在「禁止非法僱用外國人」的標語下,看得出有從國境那邊過來掙錢的勞力,這些人低著頭,將草帽壓得低低的,內斂而謹慎,不似中國人那般昂首挺胸,大聲吆喝,粗獷張揚。我們計畫在鎮上小飯鋪吃飯,結果每間飯鋪都坐滿了人,絕對的勞動人民,飯食粗劣,風捲殘雲。我們只好餓著肚子離開了。

在路口碰到路政檢查,對方拉開車門,很認真地查看了車內說,是來旅遊的,走吧。順利放行,大概是防範有非法外國人混入吧。越南與中國比還是窮,去年我到越南去旅行,那邊的狀況像我們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越南導遊帶著我們去看巴亭廣場升國旗,周圍全是中國遊客,沒有當地人,我對導遊說,把我們弄來看升你們的國旗,你們的人呢?導遊說,這也是對我們國家的尊重呀!越南的東西很便宜,風景似乎與廣西無異,沒有在國外的感覺,市場上售出的大量工藝品很多是來自中國,銷售的婦女們也常跟客人玩些偷梁換柱的小把戲,讓人哭笑不得。聽說越南女子很希望嫁入中國,這樣可以將命運做個徹底改變。越南的飯不敢恭維,糙米飯,菜肴大部分是白水煮,很少用醬油,常常把我吃得無飢帶飽,眼冒藍光。當然,這樣對身體大有好處。

我們繼續沿325省道翻山,下午在接近友誼關的地方見到一個大墳,上面刻著大字「大清國萬人墳」字樣。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將領馮子材(廣西欽州人,行伍出身),率清軍在此抗擊法國入侵者,一場惡戰,打退法國人,要不我們也跟越南一樣,成了法國殖民地了。在此戰死的萬餘將士的遺體被收集起來,放入骨罈內,按梯形擺放,埋葬在此。該墳為廣西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改革開放以後,因為要修路,需要遷移部分遺骨,挖開墳墓,置放烈士遺骨的罈子依舊整齊排放著,罈子內沒有任何私人物品,體現了為國家「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境界。我沿著石級走上墳冢,藍天白雲,青松搖曳,念及沉睡於此的萬千將士,想的是這些人守土有功,值得我們後輩人世代敬仰。

「萬人墳」朝前走三公里,就到了道路盡頭友誼關。友誼關是中國九大關隘之一,九大關隘是山海關、居庸關、紫荊關、娘子關、平型關、雁門關、嘉峪關、武勝關和這個友誼關,這些關隘在友誼關的城樓上都有圖片和資料展示。友誼關在漢代建關,古名雍雞關、界首關、鎮南關、睦南關,1965年改名友誼關。關隘建在左弼山和金雞山之間,雄奇險峻,成為歷代軍事要塞。關口附近有黃色的法式洋樓,建於1914年,是當年政府設在憑祥鎮南關的辦公樓。關樓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重建的,多少帶有了現代氣息。友誼關旁邊的商店東西很便宜,因為是免稅的,一盒軟包裝「中華」只需二十元,一隻楠木筷子盒三十元,一雙橡膠的拖鞋八元,幾乎所有東西都比關內便宜。

通往友誼關公路的旁邊有鐵路,奇怪的是鐵路有三根鐵軌,停車問看守道口的人員,說是中越火車軌道寬度不同,中國的寬,越南的窄,所以出現了三根鐵軌。

晚上宿在教育賓館。憑祥天氣很熱,二十六攝氏度。我只穿一件襯衫,劉則穿著跨欄背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