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一枝春帶雨——漫談 文化綿綿無絕期

不是「安史之亂」,《霓裳羽衣舞》大概還會跳下去,唐玄宗在《破陣樂》《上元樂》《聖壽樂》之外還會有新的舞曲誕生。安祿山叛軍逼近長安,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十二日清晨,唐玄宗帶領宮中主要人物悄悄逃出延秋門,逃跑是極秘密的,宮城以外的皇族百官無人知曉。皇帝一行人倉皇逃到興平馬嵬驛,太子李亨和軍隊首領陳玄禮密謀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逼迫玄宗誅戮楊貴妃。日本楊貴妃故里二尊院的記錄是這樣寫的:「清晨,高力士將貴妃從寢室中叫出,於堂前樹下縊死,讓陳玄禮驗看,確認貴妃氣息已絕。」陳玄禮驗看之後,卸脫甲胄,向唐玄宗請罪。這就給了日本人一個說辭,他們說陳玄禮強迫皇帝處死貴妃已經冒犯了皇帝尊嚴,犯了「大不敬」之罪,以一個軍人,如果再認真翻看娘娘屍體,褻瀆之罪更大矣,所以就有了「氣絕而未斃命」的疑團,促成了楊貴妃的另一支演繹,成為「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浪漫話題。中國的歷史記錄是,楊貴妃被縊死,沒有棺材裝殮,草草「以紫褥包裹」,埋葬於驛站路西道旁。傳說驛站有個老婦,拾得貴妃一隻錦襪,路過的人借看一回收取百錢,獲利頗多。

我曾沿襲著唐玄宗西南行的道路數次行走,走扶風,過寶雞,出大散關至漢中,再走金牛道到寧強,寧強之西有朝天鎮,當年聽說天子駕臨,鎮上百姓帶著酒食,沿路跪拜朝見天子,故名「朝天」。再向西南過昭化古城到達劍閣,道路崎嶇險峻,林木茂密,山峰環聳,地荒人野。劍閣附近有上當鋪,是山嶺上相對的一小塊平疇,叫作上當驛。今天驛站已不存在,空留兩三畝平地,開滿鮮黃的菜花,還有兩棵陳年老柏。花叢中有清代石碑站立,鐫刻著「唐明皇雨夜聞鈴處」幾個大字。據說唐玄宗走到這裡,恰逢陰雨不散,夜聞驛站避車的鈴聲,想念楊貴妃,夜不能寐,做成《雨霖鈴》一曲,讓樂人演奏。樂人吹響樂曲時,只聽悲音裊裊,摧肝破膽,讓人心顫,玄宗大放悲聲。二十世紀以唱《四世同堂》電視劇聞名的藝術家小彩舞,最拿手的就是演唱大鼓《雨霖鈴》,讓人百聽不厭,可惜老人已經作古,後來再無人能夠超越。

至德二載(757年)九月,唐明皇從成都返回長安,他這時的身份已經是太上皇了。迴鑾時依舊路過馬嵬驛,太上皇望著路邊楊貴妃孤零零的土冢,「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太上皇「躊躇不能去」,所謂的「躊躇」是指心的留戀,太上皇周圍有兒子唐肅宗派來的三千精騎護駕,騎陣中,他連為愛妃一哭的條件也沒有,只好是憑空的悼念,遙遙的心祭。

再次回到華清宮的太上皇目睹舊跡,物是人非,空添惆悵。新豐舞女謝阿蠻奉詔來到華清宮,為太上皇跳畢《凌波舞》,拿出當年貴妃賜予的紅粟臂環給太上皇看,太上皇睹物思人,老淚縱橫,左右無人不嗚咽,樂師吹奏起《雨霖鈴》,整個華清宮都沉浸在深深的懷念中了。

唐玄宗寂寞孤單地老死宮中,死時身邊只有兩個女兒陪伴,他至親的妹妹玉貞公主重回道觀,親信高力士也被流放巫州。唐玄宗死後葬在泰陵,在今天的蒲城金粟山。唐太宗曾提倡功臣陪葬制度,太宗的昭陵連皇室帶功臣,陪葬者百餘眾,眾所周知的尉遲敬德、程咬金、魏徵等均在陪葬之列,以表「義同舟楫」、「生死不忘」的遺言。然而唐玄宗的泰陵是清冷的,陪葬除了「生為君臣死為鄰」的高力士,再無其他,他的愛妃楊玉環仍舊草葬在數百里外的馬嵬坡。林則徐有詩:「三郎不遣招同穴,空望香魂人夢蘇。」

千餘年,《長恨歌》長誦不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總是讓我們感慨,不能釋懷。今年,我想約周至《長恨歌》誕生地的文友和臨潼華清池愛好《長恨歌》的朋友,以及對這篇詩歌這段故事有興趣的人一同去泰陵,在唐玄宗的陵前高聲朗誦《長恨歌》,傳達我們的理解和感悟。我想,這將是唐玄宗第一次聽到《長恨歌》,聽到後人對他和楊玉環愛情的吟誦。

一遍大約是不夠的。

寂寞的皇帝將不再寂寞,對愛情的遺憾將隨著朗朗誦讀化作清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