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一枝春帶雨——漫談 仙樂風飄處處聞

身在西安,看了不少仿唐歌舞,其華美大氣,舒展悠揚,區別於其他地域,為陝西的得天獨厚。遂想真正盛唐時代的歌舞音樂,該是怎樣一種模樣。在周至期間,聆聽了集賢古樂,也聽了長安古樂,都是唐代流傳下的宮廷曲譜,聞之讓人蕩氣迴腸,感心動耳。這是跨越年代的藝術銜接,是唐玄宗、楊貴妃們留下的聲音。

在華清宮東面,考古人員挖掘出了唐代梨園的遺址。《新唐書》記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發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至今中國戲曲界仍有「梨園子弟」之謂,舊戲班供奉的祖師爺便是唐明皇,這個行當中,唐明皇又被叫作「老郎神」,丑角在舊戲班中地位最高,是因為唐明皇在演出中能反串各種角色,為區別於皇帝,鼻樑上抹塊白,叫「三花臉」。有一回唐玄宗在宮廷演出完畢以後,裝成街頭賣藝人,向秦國夫人伸手說:「請給一些賞賜吧!」戲班規矩,任何人均不能坐在衣箱上頭,只有丑角可以,丑角在後台必先把鼻樑勾了,別的角色才能開始化妝,丑角是唐明皇的延伸,是戲曲界的老大。從這點上看,唐玄宗是個很懂得幽默、很放得下架子的皇帝。有個故事說,唐玄宗有一回坐在勤政樓上,勤政樓在今興慶公園的西南角,緊鄰咸寧路,與宮外僅一牆之隔,目前遺址已經勘查清理完畢,保護起來。皇帝在樓上看見街上過來一個釘鉸的手藝人,便喊他道:「我有一頂破損的天平冠,你能修嗎?」工匠急忙上樓,小心翼翼地釘好了天平冠。唐玄宗卻說:「朕不要這頂天平冠了,送給你吧。」工匠不敢要,唐玄宗說:「半夜沒人時,你關起門自己一個人偷偷地戴,也沒什麼關係。」

愛開玩笑的唐玄宗精通樂器,能譜寫詞曲,著名的《紫雲回》《凌波曲》《雨霖鈴》《霓裳羽衣曲》等都是出自其手,至今流傳。楊貴妃善歌舞,通音律,好擊磬,每出新聲,梨園子弟皆望塵莫及。為此,玄宗特地命人采藍田綠玉雕磨成磬,磬架裝飾金鈿珠翠,鑄金獅為跏趺,豪華絢麗。最精彩的莫過於楊貴妃醉中舞蹈的《霓裳羽衣舞》,奇妙何如?不知。唐人有詩讚曰「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這些虛幻的描寫,為貴妃的舞姿增添了無限藝術魅力。或許正因為楊貴妃沒有照片留下,才被譽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一樣,各人心中有各人的審美標準,一百個人可以推舉出一百個楊貴妃。舞蹈亦是如此,後來,我也看過不少《霓裳羽衣舞》,演出者各自抒發想像,跳出了各自的精彩,特別是在華清池飛霜殿前水面上的演出,那如夢如幻的燈光與水幕,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在敦煌洞窟留下的眾多唐代舞蹈壁畫中,我們依稀可以窺出唐代舞蹈多變的舞步,輕盈的腰肢,美麗的服飾,舒朗的神情。這一切來自富裕、祥和的生存環境,來自藝術的開放和包容。《霓裳羽衣舞》應該是千餘年前這對夫妻藝術的絕妙結合,是當時音樂舞蹈藝術的巔峰!在唐玄宗周圍集聚了李龜年、馬先期、賀懷智、謝阿蠻一批音樂舞蹈大師,其中舞者謝阿蠻是新豐的女藝人,藝絕一時,與楊貴妃關係最為密切,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舞技,楊貴妃曾把自己的紅粟玉臂環送給她,以示友誼。這些人沉醉於歌舞旋律中通宵達旦,緩歌曼舞,樂聲飄飄,使驪山如同人間仙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