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一枝春帶雨——漫談 一朝選在君王側

唐玄宗娶楊玉環,從倫理上說是個敏感話題,《長恨歌》作者白居易以及戲劇歌舞《長恨歌》都很巧妙地迴避了這一點,但是作為背景交代,這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歷史的真實不能迴避,無論這歷史是怎樣的扭曲,怎樣的尷尬。李隆基與楊玉環的結合,與李唐王朝的「夷狄」血統有關。如南宋理學家朱熹所說「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我們不能以後來的倫理觀來理解當時的事件,闡述誰是誰非,民族的背景,開放的習俗恐怕是這樁婚姻的主要原因。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娶大野氏女子,李淵之母是獨孤氏,太宗之母是鮮卑竇氏,高宗之母是長孫氏,這些女子皆非漢人,唐代在國家制度上還沿襲著北朝少數民族傳統,兄收弟婦,子納父妾,父娶兒媳,蕃風漢俗在社會中同時並存。西漢時代,王昭君出塞外嫁匈奴呼韓邪,與呼韓邪生有一子,第三年呼韓邪病死,繼位的是呼韓邪前妻之子,按習俗娶昭君為妻,王昭君不從,請求歸漢,漢成帝不允,命令昭君從胡俗。王昭君只得再嫁呼韓邪前妻之子,後又生有兩女,歷史上並沒有誰來指責王昭君的倫常有虧,實乃風俗使然。

其次,當時的唐玄宗在情感生活上呈空虛狀態,無心儀之人。女人環繞,並不見得有愛情,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後宮佳麗三千人」,其實遠不止這個數字,見於史書記載的唐玄宗有王皇后(被廢);楊妃、武惠妃、楊貴妃、趙麗妃、劉華妃、皇甫淑妃、錢妃;皇甫德儀、郭順儀、武賢儀、董芳儀;高婕妤、柳婕妤;鍾、盧、王、陳、杜眾美人;劉、閻、鄭、高、常等才人,共二十五人。《新唐書》記載,「開元、天寶中宮嬪大率至四萬」。唐玄宗是個英俊多才、風流倜儻、多情多欲的男子,其最寵愛的武惠妃死後,玄宗悶悶不樂,情緒低落,對一切全無情趣,自然也將眾多粉黛看不進眼裡。憂悶之時見到了二十二歲的壽王妃楊玉環,立刻為其美貌所傾倒,史書上記載說玄宗「詔力士潛搜外宮,得弘農楊玄琰女於壽邸」,省略了許多細節。駱希哲先生在《華清池春秋》一書里寫得生動細膩,「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來到溫泉宮(華清池),賜皇親貴戚、內外命婦、諸大臣家眷來賞花」,玄宗見花叢中一個肌膚如雪、眉似春柳的女子,「絕世艷容,勝過武妃」。於是讓高力士查明女子身份,高力士奏報說,「芙蓉園姱女,乃壽王李瑁之楊妃」。可見,楊玉環最初是用美麗打動了唐明皇的心。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於是就有了「度壽王妃為女道士」的敕令。

楊玉環離俗入道,有先例可尋。唐宗室受道家影響頗深,自喻為老子後代。唐代二百多公主中,有十人出家為道。唐玄宗的兩個姐妹金仙公主和玉貞公主便在其中。兩公主入道之後在長安建道觀,今周至秦嶺北坡仍有玉貞道觀的遺迹留存。出了家的公主們在行動上更為隨便洒脫,結交名人,供養面首,行跡放蕩,不受約束。開元二十八載(740年)在皇帝的敕令下,楊玉環以為唐明皇生母竇太后「追福」為名,戴上了道士的「黃冠」,道號「太真」,住進太真觀。應該說楊玉環對這個做法是認可的,十七歲進入壽王府時,她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女,她的丈夫也是個不諳世事的少年,愛情於他們是歌舞、嬉鬧,是馬球、鞦韆。壽王府四年的宮闈生活,使她在認知和藝術上都趨向成熟,她從少女漸向女人靠攏,當多才多藝的唐明皇熱烈的愛情撲面而來的時候,她是絕沒有招架的份兒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