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文學雜談 讀《孔子新傳》有感

幾天前從中關村圖書大廈買回幾十本新書,其中一本為《孔子新傳》。作者金景芳先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2001年已經去世。這本書應為他的封筆之作吧,是他和兩個弟子合作完成的。書是現今流行的大開本,設計儒雅。我買書除了看內容,書的裝幀設計也是重要的選項。一本有用的書看到封面就感覺舒服,翻看內容時,文字的版式編排亦很漂亮,我一般就不再猶豫了。

孔子是對中華民族形成巨大影響的人物,有關他的著述我讀過很多,孔子的書是我常備案頭的書籍之一。

這本書講到孔子一生滿懷政治理想,曾帶領弟子們四處闖蕩。在周遊列國十四年之後回到曲阜,斯時已是偉人的晚年。除了繼續一生的教育事業之外,還親自為《周易》作《傳》。《傳》的意義深遠,因他作《傳》,後人才對這部深奧難懂之書得以窺見其中的奧秘。

特別引起我感慨的是孔子的晚年。當他周遊列國歸來時,十九歲就嫁給他並與他一起歷經人生憂患的夫人在一年前已經病逝,離別前沒有來得及再見一面。

在夫人病逝三年後,他和夫人所生的唯一兒子也不幸死去,年僅五十歲。古人把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稱為人生三大不幸。孔子曾經歷幼年喪父,晚年又連遭喪妻、喪子之痛,這對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的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兒子死後不到一年,情同父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夭折,年僅三十二歲。接下來,跟隨他時間最長的弟子子路又在他國的一場內亂中被殺。得此消息,偉人終於病倒。他生前吟唱的最後一支歌是:「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七天之後,與世長辭。

孔子死後,弟子們為他守喪三年。子貢在墓旁修築草廬,足足守了六年。而在其後的兩千多年中,孔子更得到了後人各種形式的紀念。他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深厚,無可替代。直到今年,曲阜還舉行規模宏大的祭祀大典,可謂備極哀榮。

夜晚,我到戶外散步,深秋的乍冷還不很習慣。這是一個沒有月光也沒有星光的夜晚,只有昏黃的路燈。我沉浸在對孔子晚年境遇的惆悵中。

讀了《孔子新傳》,使我對偉大的孔子在生命意義上有了更深入一點的新鮮把握。

孔子一生坎坷多變,留下許多故事和傳說。但任何一個偉大人生都是非常具體和特定的,有著與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

後世看偉人,往往看他的成就、他的光榮事迹、他所受到的紀念。然而,「古來聖賢皆寂寞」,許多偉人生前不僅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他們因其思想超前而得不到世俗的理解,許多人活得貧病交加,窮困潦倒。

人活一世,許多人都有自己的志向。那麼,想按照自己的志向做成一點對人類很好的事情,堅持是必需的品格。孔子在這一點上很了不起。他生於春秋戰亂的年代,在周遊列國的奔走中,以孔子的智慧,為當權者出謀劃策而得以榮華富貴,他是能夠做到的。但孔子為了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從不阿諛逢迎,即使得不到當下的成功和成果。

歷史是公平的,最終,孔子創立的儒學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一脈,而孔子本人也因其人格的偉大被後人尊為「萬世師表」。

他是受之無愧的。

由此想到,一個人要做成一點事,一定要純粹,要終極,不能搞機會主義。

這對於現實中的我也是有意義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