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修身養性 像媽媽一樣愛自己

中華民族崇尚「仁愛」,但含蓄的民族特性使許多人羞於愛的表達。

我們常在外國電影中看到父母和孩子的擁抱,在孩子入睡前父母往往會用「I love you」來表達情感。然而,中國的父母卻很少對孩子使用這類溫情語言。

一個女孩的故事很有象徵意義。她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成長環境優越,雖然家裡什麼事情也不用她做,許多物質要求都能得到滿足,但她從小卻不覺得被父母「愛」過,因為她一直認為自己的存在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學習成績要好,否則什麼都沒有意義。

直到她成年後出國留學並開始工作,這個陰影一直困擾著她。

三年前偶然的一次電話交流,她感到了母親的牽掛,於是小心地問:「我小時候還是被愛的吧?」大為委屈的母親告訴她:「你一直是我們的掌上明珠啊。」那一刻,女孩熱淚噴涌,如釋重負。其後不久她驚異地發現,困擾自己多年的神經性皮炎竟神奇地消失了。

然而,女孩有關「愛」的困惑並沒有完全解決。

雖然從母親那裡得到了肯定答覆,但從小埋藏在潛意識裡的東西仍很難改變,即總是對自己不滿意。這種心理常常還反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對自己不滿意。

女孩很苦惱,她說單身的自己現在國外,做到從心底里愛自己,對於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和孤單非常重要,但她不知該如何做。雖然覺得能力不差,也拿到了幾個學位,但至今沒有得到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職位和薪水。於是她懷疑,是不是自己沒有勇氣去爭取,或者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呢?很多時候碰到困難,是不是自己心裡先軟了幾分?更讓她感覺不好的是,雖然談過幾個男友,身邊也不乏追求者,但她總會在某些時刻突然變得敏感和焦慮,患得患失,甚至因一點小事或一句不經意的話而懷疑對方的態度,以至於給人不好相處的感覺。女孩事後也常常自省,假若心態正常,而且非常愛自己(有信心)的話,這種情形應該很能從容應對。

她看了我的博客,裡面講到愛自己是愛世界和愛他人的前提,希望我能具體談談愛自己的方法。

我告訴女孩,愛自己,就先要知道愛的含義。

人不會無緣無故地愛某種事物。我們愛鮮花,是因為它美麗芬芳;我們愛自然,是因為它生養萬物。愛自己呢,當然也要找到愛的理由。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工作太忙,生活壓力太大,男(女)朋友太多疑,上司太刻薄,愛情太無望,人生太不靠譜……再不好好愛自己,怎麼能對得起自己?

我當下就為女孩找到好幾個愛自己的理由:比如她從小好學,年紀很輕就能獨自出國求學,還拿到了好幾個學位,這可不是所有女孩都能做到的;此外,她善於自省,對自己要求嚴格,有上進心,善良,這些都很難能可貴……至於某些方面尚有欠缺,不要緊。追求完美不是缺點,但「完美主義」往往會造成對自己苛求,進而會使人焦慮。要學會接受自己。生活中要有動力,也應該努力,但對自己的要求要量力而行。要求過高會轉化為對自己的折磨,那當然就不是愛了。

無論是愛自己,還是愛世界,都是需要學習的,或從家庭中學習,或從社會中學習。中國的父母從不吝於對子女的愛,他們含辛茹苦,肯為孩子付出所有,但遺憾的是,所謂愛的表現常常是「恨鐵不成鋼」。這樣的父母當然無法完成教孩子「愛自己」的歷史使命。父母之愛是子女相伴一生的溫暖,許多人的孤僻、自卑與父母對孩子態度的誤區有很大關係。

如果孩子已經成年,類似的心理問題可以試著自己解決。

「愛自己」的方法之一,是把自己當成自己的父母。當年應由父母做的事,現在自己來完成,比如每天找出一個或幾個具體的理由表揚自己,包括點點滴滴的進步;比如管理好自己的事業與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即使有時自己做得不那麼理想,甚至犯一點錯誤,也要學會諒解。要放下對自己的過分不滿。一定的不滿是前進的動力,過分的不滿則是自我迫害。要明白每個人都有局限。做事從實際能力出發,只要努力了,就高高興興地接受現狀。

由此出發,己所欲而施於人,學會用大愛的態度對待他人與整個世界,就一定會變得更加健康、自信和美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