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修身養性 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一些人,喜歡抱怨,常有不滿:抱怨環境,抱怨生活,抱怨社會,抱怨人事。

當然,從社會學的角度不應該絕對地否定抱怨。比如對貪污腐敗的抱怨,對貧富差距過大的抱怨,對環境污染的抱怨,對法制不健全的抱怨,等等。民眾的某些抱怨是社會發展的正常壓力。天才的政治家懂得如何引導民眾的抱怨,把它變成社會進步的推動力。

同樣,在小一些的範圍,人們對自身生存環境的某種抱怨也會成為一種正面的力量。比如一般職員對公司管理混亂的抱怨,會提醒有關方面加強管理。

但我在這裡想講的卻是如何不抱怨,如何不發愁。

有一則關於禪的小故事。

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女兒賣鞋,一個女兒賣傘。下雨的時候,老太太會牽掛賣鞋的女兒,覺得落雨天鞋不好賣,於是發愁。天晴了,老太太又牽掛賣傘的女兒,覺得天晴了傘又不好賣了,更加發愁。這樣愁來愁去,時間長了,老太太身上就有了很多病。

這一天,她去寺院請教一位禪師。禪師告訴老太太,想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當下雨的時候,你就想一想賣傘的女兒。因為下雨天許多人去買傘,女兒的生意會好,你就為賣傘的女兒高興;等到天晴了,你就想一想賣鞋的女兒。因為天晴的日子許多人要出門,賣鞋的生意會好,你就為賣鞋的女兒高興。這樣,無論天晴下雨,你每天都為一個女兒高興,天天高興,你的病自然也就沒了。

老太太得了這句話,從此以後每天高高興興地生活,身體真的漸漸好起來了。

事情很簡單,老太太的生活沒有任何外在的變化。然而,當她的觀念發生變化時,就由日日發愁變為日日高興,原來使她悲哀的原因成為幸福的源泉。

這就是禪的意境。

真正的禪並不要求自欺欺人,它是一種正確的思想方法,指導人對待生活的新態度。

還有一則禪的故事。

一個人被老虎追趕,情急中攀上懸崖絕壁的一根枯藤。這時,老虎在下面咆哮,這個人緊緊抓住枯藤不敢鬆手。在萬分緊急的時刻他猛然抬起頭,看見懸崖上一隻老鼠正在啃這根枯藤,已經啃了一大半,很快就會啃斷。一旦枯藤被啃斷,他一定會掉下去被老虎吃掉。

那麼,面對此種險境,這個人是怎樣反應的呢?

他突然發現眼前的絕壁中有一棵鮮艷的草莓。這時,他忘了下面正在咆哮的老虎,忘了上面正在啃藤的老鼠,而是伸出一隻手摘下那棵草莓放在嘴裡。

希望朋友們體會這個故事中包含的生活真理。

也許用不了多久,枯藤就被老鼠咬斷了。那時他掉下去可能會被老虎吃掉;當然,他還可能奮力和老虎拼搏,最終把老虎打死。

然而無論哪種情況,都是下一步的事情。

在繩枯藤未斷的這段時間,他的所有發愁、恐懼都是沒有用處的額外支出。

禪的意境是什麼?就是懂得享受此時的幸福和快樂,將要發生的事情待發生時再說。

生活也是這樣,人們常常被一些額外的、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所困擾。人的許多累並不是純粹的工作疲勞,而是工作之外的額外支出。

比如寫作,當然是件辛苦事,但寫作之前一個人往往會想,這篇文章應當有怎樣的主題,怎樣既能契合大眾的閱讀口味又能達到精英水準,寄給編輯部能不能被採用。文章以外的種種考慮有時比寫一篇文章更給人添累。

那麼,好的狀態是什麼呢?

當你提筆寫作時當然可以有種種考慮,比如要把它寫好寫精彩。但只把寫好寫精彩作為努力的方向,同時拋開種種功利目的的考慮,儘可能做到酣暢淋漓的表達。

這樣寫的結果,反而會很精彩。

因為不怕失敗,結果反而少失敗。

當然,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人生完全不講功利、不講成功,是不現實的。

人生要成功嗎?要成功。

只講成功可以嗎?顯然不可以。

還要什麼呢?還要健康。

沒有健康,成功無以依託,也不能持久。

有了成功和健康,就可以了嗎?

還沒有達到最好的狀態。

最好的狀態是什麼?自在。

「自在」代表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曾看過一首年輕人寫的詩:

我落到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過聲音、速度和光亮。

從文學上講,這首詩很有意味,表達了一點預支的人生憂慮、瀟洒和解脫,還有一點點自我安慰和帶有人生哲理的宗教情緒,有言不盡的東西。

然而,如果從自在人生的角度講,我可能要把它改幾個字。

這首詩的第三句說「有過聲音、速度和光亮」,那麼,它的意思可能是,現在是什麼樣子並不重要,或者說將來是什麼樣子也不重要了,只要有過就可以了。

禪講「自在」。從禪的意義上講,重要的是什麼?

不是「有過」。因此,我對這首詩的改動是:

我落到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聲音、速度和光亮。

永遠重視現在,重視當下。就像處在險境中的這個人,即使上有老鼠啃藤,下有老虎咆哮,他仍然從容地將那棵鮮艷的草莓放進嘴裡。

這一瞬間,他達到了永恆的快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