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生活漫步 佛駐靈山

無錫靈山,早已在我心中,悠然間它一直讓我遠遠地仰之。也許正是這份遠遠地仰之,才感覺真有一天身置其地時頓然感到一份朝聖般的情愫——它如天穹蒼茫巨大,它似仙境落地頓實。來到這樣的地方,是需要一份特別的純潔和神聖之念,心也會變得空曠浩大,萬物皆美,生靈友和……

吾等黨人不唯心,但你能說你的心頭沒有佛念?沒有佛念的人或許是最不可善交之人,這樣的人怎能與世間的萬物同存?

我相信佛境和佛所倡導的是善良、寬容與仁義。這難道與俗界提倡的「五講四美」和精神文明相悖嗎?不是說人如草木,心比天高嘛!在佛聖之前,誰都會有敬畏之感,除非他是人性的罪惡徒。

靈山其實本是我故鄉一隅,但今秋我才得以到此一拜。這得歸結於我剛剛去了一趟印度和尼泊爾後的內心泛動之情。釋迦牟尼的傳說令人誠服,他的精神和教義影響了整個世界的近一半人口,僅此一點,我們誰人可以否認其作用?我非唯心,然我存佛念。這並不矛盾。

從印度的老德里,到白爾瓦、到恆河,再到加德滿,到藍毗尼……在一聲聲優美動聽的經聲和一個個攝人心空的教場情景的蒸發下,當千里迢迢駐足在佛祖出生地的那棵菩提樹下時,我感到心靈在顫嗦,在吶喊,在省悟。其間,一個個問號在胸中膨脹地追逼著自己回答:

人從何處而來?

人為什麼要來?

人歸終在何處?

人應當是何樣?

而現在人為什麼成了這樣?

難道人一定有存有亡?一定有惡有善?

人啊人,你不是草木,為何常常不如草木?

你既非草木,又怎不比草木更美麗自然?

很多貌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我們都答不出來。虛偽和粉飾是現世人群的共同特徵。缺乏理性和智慧的激情又是通常的表現。忽冷忽熱,忽高忽低,忽好忽壞,是推動人類不斷朝前面行走的主要形態。

科學的發展,尊重自然的發展,創造美好環境下的發展才是人類的出路和維繫久遠生命的根本。

佛本為凡人身,後來轉世到了人間變得另一面貌。到了太湖邊,它頂天立地,慈面普世,總讓眾生仰面高望。

為什麼?

因為一群不甘再讓自己家園被無情的推土機和鋼筋水泥地侵襲的智者和仁者在力拓一片和美、恬靜、自然之境,難道明眼人沒有看出他們的真實心思嗎?你看:大佛傲立在靈山,有誰還敢對此地的一草一木動刀動鐮?有誰還敢在此狂言亂語、惡行毒義?有的是一隊隊眾生輕聲輕腳、低聲細語地祈禱求福;有的是天高雲白、氣爽風物;有的是天地人靈的合一……

阿彌陀佛。佛駐靈山,萬代福祉!

2012年秋於靈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