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文學感悟 作家要把自己修鍊成高尚和高貴的人

我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已經沉積了太長時間的文學實際和在觀察當今文壇之後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其原因之一是:我當了二十多年文學刊物的主編和出版社社長,尤其是前幾年當出版社社長,天天看稿,天天看到的是什麼稿子呢?無論是當代一些著名作家,還是更多的年輕作家,如果用一個數字來對此概括的話:那麼我所看到的一百部作品中,至少九十五部以上都是寫的「小我」的雞毛蒜皮、雞零狗碎、低俗、庸俗、無聊、無趣的事情,幾乎很難看到那些真正站在國家的、人民的和時代層面上的那些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的主流問題,如經濟建設、城市化進程、執政矛盾和中國人走向世界過程中所發生的那些大情感、大矛盾、大格局下的人和事;看不到那些叫人提升、精神獲得洗禮、靈魂受到衝擊、知識獲得升華的作品。

難道中國的作家就這個水平?就只能寫這類所謂的作品?悲也。

問題更可悲的,面對這樣的作品,我們文學圈內仍然沾沾自喜、揚揚得意地在不斷地稱讚自己的成就如何如何的繁榮,其實文學圈外根本沒有幾個人看我們、看這類作品,倒常有人向我提出:是不是中國現在的作家都是這種水平?我無顏回答。因為我的圈內的同行們還在為這樣的作品獲這獎那獎的陶醉之中。

中國的文學為什麼是這樣?我想來想去,問題出在一個根本的問題上,那就是中國當代的作家,缺少人格的高尚是其一。沒有高尚的人格,何來作品的高尚境界與大視野?其二是中國作家缺少精神上的高貴。一個精神上不高貴的人,怎能看得到時代和歷史所呈現的詩史畫卷和偉大進步?其三是缺少視野高遠。井底之蛙不可能見得天空到底有多大。靈魂齷齪的人怎可知光明磊落者的胸懷?這三缺,帶給當代文學作品的就是低俗、小氣、狹隘、自私、無聊,所以沒有水準的作品、沒有意思的作品、沒有讀者的作品充斥著我們的文壇。結果是人民長期不滿意,對待當下社會問題的批判不痛不癢,給予我們讀者的營養就像受了污染的白開水,不吃還好,吃了肚子一定脹疼。

中國當代作家如果不把自己在精神、靈魂和知識上修鍊成高尚、高貴、高遠的人,就永遠不可能創作出經典作品,更不會出魯迅、托爾斯泰這樣的大作家,即使再多人獲這個獎那個獎,國家、人民和歷史也不會買今天的文學之賬!

因此我認為:如果現實社會已經給予了我們太多的精彩與豐富性,那麼當代作家需要獲得拯救的就是需要下功夫把自己修鍊成一個個精神和靈魂、思考和知識層面上具有高尚與高貴品格的人,否則就不可能期待產生那些令讀者看後感覺解渴和振奮人心的好作品。

相比之下,當代報告文學作家在從事自己的創作和所創作出的作品質量上,要比其他文種的作家的作品要高尚和高貴得多,尤其是在貼近現實、貼近社會、貼近人民群眾方面表現得更加高尚和高遠,因而其作品的價值也更具時代性、人民性、當代性。對現實的批判和讚歌都比較能夠站在現實社會的高度去審視與批判,其價值也要高貴得多。

哲夫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從一個小說家轉行為報告文學作家的。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這種變化是漸進的、根本性的改變。哲夫說過:在讀者的眼裡,既然小說就是假的、編的、虛構的,人們往往哈哈一笑就完了。但我要的不是這個效果,考慮到只有紀實的東西才可以直接干預社會,所以從1997年在出版了《哲夫文集》後轉向了報告文學寫作。

我認為哲夫的這一華麗轉身轉得好,轉得有價值,轉得比別人更早的清醒、更早的覺悟,因此這些年哲夫儘管作品不是太多,但每一部都能產生重要影響。我不認為哲夫已經是個全身上下都高尚和高貴的人,但至少我認為他在寫某一部作品、某一個事件時,他所傾注的情感是最集中高尚和濃縮了高貴精神的階段,因此他的作品也就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哲夫哲夫、一哲之夫。也可以這樣讀解哲夫的名字:叫作一個轉身,一介低俗、渺小的無聊小說家,一躍成了氣昂昂、膽過人、文采飛揚的大作家。

哲夫的《執政能力》《人類生態三部曲》等作品才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和具有價值性。哲夫自己也有感覺:是不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作品,自己再往社會上一走,人們對你的尊敬和眼神就不一樣了?我想是這樣。這就對了,因為你已經成為一個高尚和高貴的人,人們就會尊敬和尊重你,如果你專門寫些低俗的、無聊的、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作品,是不是沒人理會你?是不是你還可能碰上一個少年的母親朝你瞪眼,罵道:你啥狗屁作家,整個毒害青少年的流氓!這其實不是笑話,中國的作家基本上可能處於一個被罵的群體,因為多數作家的作品處在應當被罵的水準上,不被罵才怪!罵是好事,證明我們的國民比我們作家更有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文學還有救,因為我們的老百姓和讀者還算清醒,不清醒的是我們的作家們。

現在哲夫高尚和高貴了,我們期待你永遠地成為精神和靈魂上的高尚與高貴者,即使你沒有獲得魯迅獎、沒有獲得茅盾獎、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山西人民、中國人民仍然會把你當作神敬起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