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文學感悟 三十年正年輕

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三十年前的今天,在我國諸多文學前輩和上海市委領導的發起與倡導下,我國文壇的一張重要專業報紙誕生了,這就是我們今天從四面八方來到上海,聚集一堂,為她祝賀生日的——《文學報》!

三十歲,對一個人來說,是而立之年。三十歲,對一張報紙來說,同樣是值得總結和顯耀的而立之年。三十歲,在青年朋友的眼裡,是個成熟的嚮往年輪;而對五十、六十、七十,甚至更年長的人來說,三十歲又是多麼年輕、多麼朝氣,充滿活力、展現能力、顯示睿智、描繪宏圖、揮灑激情、迎接收穫、等待褒獎的年齡。三十歲的《文學報》難道不正是這樣嗎?她,精美而不失大氣;她形態華麗而始終保持內容的平實與親切;她把堅持文學的信仰高揚在自己的每一塊版面的字裡行間,又更多地用真誠與熾熱的情感拉近了與作家們的距離;她堅定自己的社會主義文藝方向的同時,從沒有放棄對一切可以爭鳴的思想與觀點彰顯在自己獨立的主張之中;她兼容甚至刻意把文學之外、中國之外的那些健康的、向上的甚至是探索性的各種文化與藝術元素引入自己的天地,從而鑄煉與凝集出自己風格的精神價值觀。正是《文學報》的這種倡導與特色,這種熱情與真誠,這種意志與風格,使她在中國文學界、中國文化界、中國報業界贏得了廣泛的聲譽和好評,尤其是得到了廣大作家的愛戴。在此,請允許我代表中國作家協會、代表鐵凝主席和李冰書記,向《文學報》和所有在《文學報》工作過的同志們表示最誠摯的節日祝賀!

上海這座英雄而現代化的城市,她在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心目中永遠是一種嚮往。所有中國人,不管你是不是上海人,我們總是有可能與上海這個城市有某種聯繫。比如說我自己,我不是上海人,但我的外婆是上海人;比如說不在上海出生,但我的祖先在二百多年前從蘇州、從常熟、從太倉等地匯聚到了黃浦江畔,開始了一個沿海、沿江城市的開埠,使得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世界聞名的大都市。比如說我沒有在上海上學,可我的小學、中學的老師都是上海人,尤其是當了我五年中學班主任的張偉江老師,他是你們上海市的前任教委主任;比如說我沒有在上海工作過,但上海來的金炳華部長到我們中國作協當了八年黨組書記,我和我的許多同事成了他的部下,金書記為人處世真誠細緻、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和與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意識等多方面的領導作風與工作經驗,已經成為中國作協領導幹部永遠學習的一份可貴的精神財富……上海總是與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有著密切的聯繫。中國的許多作家也許並不像我這樣一個緊挨著上海的蘇州人那樣與上海有著地緣上的特殊關係的人一樣,但他們仍然同上海有著深厚而密切的關係,這樣的關係的建立,靠的就是我們今天大家一起為她慶祝生日的《文學報》!

《文學報》是我國文學界的一份重要的專業報紙;《文學報》更是我們全國作家與上海這座城市和上海文學界朋友們相互學習、交流和建立友情的一個橋樑和平台;《文學報》以其開放、包容和總能在文學藝術上舉起自己獨立主張的魄力與魅力,團結與吸引著廣大作家,引領和活躍著文學的方向與氣氛。三十年來,《文學報》堅守和秉承高尚的文學品格,關注和尊重作家們的心聲與意願,積極傳遞和播撒各種清新與鮮活的信息,重視和理解讀者閱讀的品味等方面,無不顯示著自己熱誠、真摯、厚實、精緻的品質和至善、圓融、開拓、創新的風貌。三十年,對一張專業報紙而言,尤其是文學專業報紙,其風雨兼程的歲月磨礪,其跌宕起伏的意識交鋒,其不斷深刻多變的探索實踐,無不滲透著每一位辦報人的心血與智慧、熱忱與激情,也無不飽含了上海市各級領導對這份報紙的關愛與支持。我想藉此機會,也代表中國作家協會、代表全國的作家,向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人民,表達對你們三十年來一直關心、支持、幫助我們心目中的這份自己的報紙的真誠謝意和崇高敬意!

三十年來,《文學報》滿載光榮和光輝;三十年後的路如何走,這是又一個新的課題和新的挑戰。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張報紙一定會在新的歷史征程上越走越光明,越辦越成熟。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社會主義文學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文學報》一定能乘勢而高歌猛進,繼續保持自己獨立的、高尚的、與作家們共呼吸、同命運的文學氣場,為繁榮社會主義的文學事業做出屬於《文學報》自己的那份永遠讓我們尊敬和仰望的貢獻!

謝謝大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