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文學感悟 中海油人的歷史性貢獻——關於《破天荒》創作

在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有一個重要事件,就是中國對外開放。關於這個事件過去很少有人知道具體的過程,《破天荒》正是記錄了這個對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起到特殊意義的重大事件的全過程,這也是中海油人值得驕傲的事,因為完成這一使命的正是我們石油人、我們中海油人。

現在我們通常把改革開放的時間定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為一個時間標誌。其實,自粉碎「四人幫」開始,中國的對外開放就已經在醞釀和準備了。這個時間應當早於1978年「三中全會」和「小崗村農民按手印分田」。這是歷史,不容置疑。由於歷史和外界的原因,中國封閉了幾十年,粉碎「四人幫」後,我們有了重新回到世界大家庭的機會和可能,於是在當時的黨中央領導下,包括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和鄧小平等領導的力主下,中國對外的門戶開始慢慢開啟,而最早是從海上石油開發開始的。因此,中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真正先驅者是我們石油人,我們中海油人,這一點毫無疑問。

繼後的對外開放風暴,如萬般雷霆地向我們撲來,其勢不可擋。中國石油人的老前輩余秋里、康世恩、張文彬等就是這場風暴的旗手。時任石油部副部長的秦文彩等人則是這樣的歷史風暴中的先鋒勇士,他們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姿態與精神,用「麥乳精」、「速食麵」和中山裝來同西方先進國家的專家們進行著一場又一場談判與較量,其中更多的是學習和消化別人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中國人突然發現,當時的世界先進科技已經遠遠地把我們甩在了後面,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令人目瞪口呆。相比之下,我們中國太落後了!「落後便會挨打」,鄧小平對此英明卓見地指出。於是就有了康世恩、張文彬、秦文彩他們一次次出訪、一次次請「洋人」來訪,一次次與外國公司談判……

後來的中國海上就有了一艘艘星條旗、太陽旗飄揚的外國石油勘探船,後來中國也就有了自己的海上石油勘探公司和戰鬥隊伍——今天的中海油人就是那個時候成長起來的。

我是奉命寫一部中國百年石油史時採訪秦文彩老部長的。當時已過八十歲的秦部長給我講起那段歷史和崢嶸歲月時的激情與難忘,我好不激動!這是2007年底的事。轉眼到了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2008年,我想:在中國慶祝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偉大時刻,如果我們不把對外開放這段歷史告訴世人,那將是多麼遺憾的事!於是2008年春節的那些日子裡,我閉門寫作,沉浸在秦部長給我提供的各式各樣的材料和採訪資料之中,在我不足十平方米的斗室里奮筆疾書……當2008年元宵節別人輕鬆上班時,我已經把十幾萬字的《破天荒》書稿從電腦中列印出來了。隨後是請秦部長等審閱與修改。

好的文章是靠一鼓作氣、一股激情傾瀉而出的。《破天荒》就是在被中國石油人和中海油人的那種愛國精神和革命幹勁的時代風采鼓舞下完成的一部作品。

有人問我為什麼取名《破天荒》。其實並不複雜,因為中國石油人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拓荒者和開拓者。很難想像,當時中國石油人如果不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發揚大慶精神,堅持有分寸地與國外公司和西方國家的政府有理有節地談判和認真虛心學習的態度,中國的現代化歷史進程不知要晚多少時間!

為這,我時常感動和感激秦部長他們這些為中國對外開放做出特殊貢獻的前輩們!

中國石油人都知道央視播出了我寫的《奠基者》。我認為中海油人在三十多年前所做的《破天荒》大業如果拍成一部電視或電影,一定毫不遜色於《奠基者》,因為中海油人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新一代「奠基者」!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然而現在的人都很功利,目光浮淺。比如像對外開放這樣偉大的事件,除石油戰線外,很少有人知道。就是石油戰線的人也未必清楚是自己的前輩當年完成的這樣一件偉大的事業。

最後我再說說經濟工作與文化的關係。在拍《奠基者》之前,老實說包括石油部門的人也並沒有一下意識到這部作品的現實意義。有些人可以在某些時間不惜代價去掩飾門面,而對記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去出一本書、拍一個電視或電影這樣的文化活動,根本不放在眼裡,甚至認為「沒有意義」。其實他們是大錯特錯了。

在今天,文化的力量有時會比純粹的經濟更具力量。軟實力就是這個意義。關於《破天荒》和《破天荒》的歷史意義,我認為在石油系統、在中國百姓中,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影響力,人們對中海油人的歷史性貢獻和認識也是非常有限和浮淺的,我衷心希望中海油人自己首先能夠充分認識《破天荒》的意義,因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包括中海油今天的戰略,仍然需要思想解放、艱苦奮鬥等當年秦部長他們那一代人在與「洋人」打交道時所發揚的中國人的硬骨頭精神和高超的處世智慧。

《破天荒》是中國海上石油的歷史起點事件,是中海油人從脫胎而出的那一聲清脆而響亮的啼哭,是我們祖國向現代化進軍的號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