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文學感悟 我的「文學春節」

中國人對過春節情有獨鍾,其濃濃的親情和團圓之情、友人之情皆在這節日里盡顯。不過,春節對我們這樣平時整天忙於工作上的事而無法靜下來寫作的人來說,實在是難得理理思緒、好好行文動筆的好時機。一句話,別人歡飲豪放,我等敲鍵就文。這就是我已經養成了十幾年習慣的「文學春節」。

最早的一件事算是從我的成名作——《落淚是金》開始的。那是1998年春節,我正在《中國作家》主持趙瑜的《馬家軍調查》一書的出版與發行工作。這一年趙瑜的這部作品把整個中國好好折騰了一番:在6月份出版之後的幾個月中,圍繞「馬家軍」的事著實熱鬧了之後的大半年,當時由於馬俊仁出來要同作者打官司,故而事情越扯越複雜,甚至中央幾位領導出面調解此事。而當時的「馬家軍」如同今天的航天團隊一樣,是國家的榮譽和形象,趙瑜的一篇《馬家軍調查》把整個事情翻了個底,這種顛覆性的報告文學,已經不再是文學的問題了,而是一個國家的社會問題。事情就這樣鬧大的。身處旋渦中心的我和《中國作家》雜誌自然格外忙乎,問題的另一個關鍵是:我們《中國作家》因此跟著又大紅大紫起來了,讀者期待值飛揚,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在我們雜誌上出來。我當時是總編室主任,實際上負責雜誌的經營和發行市場工作。這份責任讓我更明白「抓住時機」這話的實質意義。作為經營管理者和作家的雙重身份,我可能比一般人更著急能不能在《馬家軍調查》之後還有沒有好作品推出。記得這個時候我們又拿到了楊沫的兒子老鬼拿來的一部長篇,該作品發行也算不錯,但與《馬家軍調查》沒法比。這個時候我倒對一本純文學雜誌如何走向市場有了些自己的主張:原來的拼盤式組稿需要改進——整本推出一部或兩部大作品,讀者更願意接受和喜歡。這是反常規的文學雜誌操作,到底如何,得由市場和讀者來檢驗。

好作品不是想要就會來的。可雜誌是周期性的,斷了糧肯定會影響雜誌的印象和剛剛建立的市場效應。怎麼辦?有一個辦法:自己動手吧!就在這個時候,我接受了一項任務:當時的團中央李克強書記正在主持一項調查大學貧困生問題的工作,具體實施這項任務就交給了團中央學校部的鄧勇部長。他們希望我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將中國大學貧困生問題作一調查,並通過作品來呼喚社會對貧困生問題的關注。這是一項非常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所以調查採訪工程非常大,我是有自己崗位工作的人,不是專業作家,故寫作和採訪就必須是業餘時間。這弄得我很苦,採訪量是全國的大學和眾多貧困生及老師和家長等多方面的人員,後來我用了近幾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四十多所大學、採訪人員達三百八十多位,可想而知工作量之多。我記得有幾次到大學採訪是中午時間——因為我不能影響學生們上課時間,所以只能等他們下課或放學時去採訪,那時沒有汽車,只能騎自行車。太困,有幾次我騎著車竟然打瞌睡……現在寫報告文學的人越來越少,重要原因就是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實地和現場採訪,這讓許多人退縮了。

採訪是一方面,寫作一部長篇的時間就更難安排了。這也是業餘作家很難成為一名報告文學作家的重要原因之一。那時已經臨近春節了,我必須把作品寫出來。於是這一年的十天春節假期——單位提前放假三天,這樣我就有了十天整時間的「春節」假期。我第一次感覺春節真好:不用早出晚歸,想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吃飯皆由自己定;不用做飯買菜,家人早已準備了各種豐盛的美味佳肴,想吃什麼都有;不用為啥事煩惱,一心專註地敲鍵盤……平時因為上班,十天寫不出幾行字。這春節十天,我差不多將整部作品的大綱和幾個要害的章節都完成了!電腦上一打「工具」欄,顯示的文字數令我興奮不已:八萬九千餘字!這意味著我每天完成創作的文字近九千字!

就是這春節假期,讓我有信心為完成自己後來定名為《落淚是金》的長篇報告文學了!作品在《中國作家》上發表後,沒有想到社會反響之巨大。有人說,何建明的《落淚是金》讓全國人民掉了一次眼淚。美國《洛杉磯時報》評價《落淚是金》是「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最有影響的校園文學」。其實這個評價並不意外,因為這部作品後來在社會上引發了一場對中國教育的熱議,尤其是對貧困大學生和我提出的「弱勢群體」這一概念,有了普遍的認識。中國官方部門之後推出了諸如「綠色通道」、「救助政策」、「西部行動計畫」等,隨即許多對貧困大學生救助的國家政策出台皆多少與我的《落淚是金》有關係。這部作品是我的成名作,使我的文學創作獲得了社會和文學界的認可。團中央的同志後來告訴我,他們收到讀者讀《落淚是金》後自動捐助貧困生的善款就達三千多萬!

這個春節讓我感受到了特別多收穫和喜悅。因為是1998年春節的這份特殊收穫,使我的文學創作進入了之後的十幾年漫長的創作高峰時光……

記得印象較深的有幾個春節:

有寫《中國高考報告》的2000年。這一年印象很深,因為是世紀交替的時光,我記得那一個春節我關在八平方米的小書房裡敲著並不太熟悉的電腦,正進入《中國高考報告》的寫作。這是又一部趕時間的作品。當晚的「春晚」節目里直播中央領導在世紀壇那裡舉行隆重的世紀交替時間的儀式時,我的電腦上剛完成「中國必將翻開教育的新一頁」這樣的文字。如我預言,《中國高考報告》發表後,收到的反響與《落淚是金》一樣,是我個人創作上空前的,那時我有些明星的感受——走在北京大街上經常被人認出來。各大報紙都在不停地轉載《中國高考報告》……甚至後來拍成電視連續劇。最關鍵的是,這部作品對中國教育提出的比較尖銳的問題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共鳴。

2000年的春節假期讓我對春節多了一份濃濃的期待和感情。

2002年1月,我被一個題材所吸引:當時中央對農民問題和黨內腐敗問題十分關注與焦慮,正好我發現了一個好題材。這年1月20日,我剛從中央黨校中青班學習結業。箱子還沒有打開,我就請假到了山西採訪,十天時間,我完成了對作品主人公的採訪,這個人叫梁雨潤,後來成為全國典型,「感動中國人物」。為了趕時間,我不得不又一次利用春節來完成我的作品。這一年的春節過得很愉快,也很敞心,因為假期前後半個月,我就把名為《根本利益》的作品完成了。十五萬字的作品一經發表,又一次轟動全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三位領導對這部作品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向我作品中的主人公學習,梁雨潤的事迹迅速傳遍了全國。當時河南的任長霞也專程跑到北京讓我寫她,但那時我並不熟悉她,所以沒有答應,沒想到半年後她因公殉職了,成了又一位當代英模人物。《根本利益》使我獲得了更多的文學榮譽。這部作品成為中宣部確定的「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優秀圖書」。

2003年,北京的春節被南方突然冒出來的事攪亂了,先是廣州的,後來席捲了全國的「非典」事件。這一年的春節本想寫一部關於毛澤東的作品,後來因此耽擱了。但這一年我的「北京保衛戰」在全國熱鬧了一番,寫的就是北京城的「非典」抗斗全過程。結束「抗非」戰鬥後,我受命寫一部反映三峽大移民題材的作品。那時我和同事楊志廣開始一起主事《中國作家》日常工作,整天忙於應付編務和改刊策劃,難有時間外出採訪,更不用說寫作了。但三峽移民事件是國家大事,必須完成。採訪過程不必說有多艱辛,有一事可說:僅一次在巫山大昌鎮採訪,八天時間我沒有洗一次臉、洗一個澡……該作品是為江西一家出版社寫的,他們希望能夠趕上當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評選活動,所以希望我在這年的三四月份前完成。於是2004年的春節,我又是一個趕日子的「寫作假日」。不過仍然愉快,我不僅把書名為《國家行動》的作品完成了,而且後來真的獲了國家大獎,且央視將這部作品改拍成電視連續劇在黃金時間播出了。

之後由於「名聲」越來越大,求稿者頻繁,似乎有些應接不暇,因此每個春節我幾乎都是在電腦前度過的。也許有人會問:大過節的,你還坐在電腦前煩不煩?哈哈,也許吧,對那些平時有心情安定地坐在電腦前從事自己專業的人來說,春節假如再在電腦前端坐著敲鍵,確實有些煩了,甚至是煩透的事!可我很愜意,一點兒也不覺得,反覺得舒服、開心,因為在春節里我能夠收穫平時不能收穫的寶貴財富——自己所喜歡的一部部文學作品的誕生!

這幾年,隨著自己的工作變化更多,職務也越加疊起,可利用的寫作時間更少了,甚至連春節都不能安靜——需要去看望老作家、慰問下屬同事,還有諸多必需的應酬。然後我還是會儘可能地將春節的有限幾天假期用在敲電腦上。這份愉快的假期勞動對我來說實在太難得太寶貴了,這並非虛偽,也並非假意,而是實實在在的,因為這樣的結果是使我比在朋友間碰酒杯、聊大天、吃吃喝喝有了更大收穫和喜悅。比如大前年我完成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