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話 八條宮

豐臣氏突然之間出現了。這個地表上有史以來最富麗堂皇、氣象萬千的政權,竟然在僅僅十來天——從天正十年六月二日織田信長橫死到同月十三日明智光秀敗亡——這令人難以置信的短暫時間內忽然降臨人間。在還來不及準備的情況下,此一家族不得不倉促登上貴族寶座。

種種弊病也應運而生。豐臣氏的血親、姻親以及養子,由於生活境遇突變,無論愚智,都已無法像以往那樣安身立命,過著四平八穩的日子,個個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總是那麼焦躁不安,有的甚至因此而被壓得粉碎。

然而,有一人例外。

唯有他保持冷靜沉著的態度,唯有他自始至終溫文爾雅,在新時代和新環境中神態自若、游刃有餘。這位年輕人是——

「瓜見之宮」。

確切地說,稱為八條宮智仁親王,乃天皇之弟。理所當然,比起豐臣家其他養子,這位天生貴族在血統上猶如鶴立雞群,不僅如此,尚且學問淵博,在洞察政治走向上也具備超乎常人的資質。

順帶一提,在京都南郊的桂之里,有片一望無際的瓜田。

京都住民一年四季有許多賞心樂事。陽春三月,郊遊嵐山;初夏時節到清水賞玩陽光照射下閃著晶瑩波光的雨珠;秋天上高雄看紅葉。哪怕盛夏也有樂趣,那便是沿著陽光燦爛的丹波街道南下,到桂之里欣賞那一帶又肥又大的甜瓜,在驕陽似火的田裏品嚐清涼可口的甜瓜,大概就是賞瓜之行的樂趣所在吧。

最愛這盛夏風雅之舉的便是上述這位親王。由於這個緣故,他有了「瓜見之宮」的雅號。

※※※

智仁生於天正五年(一五七七)正月,幼名古佐丸。他出生時織田信長已經建造好安土城,在與中國地方的毛利氏和大坂的本願寺作戰之同時,也關心京都的市政建設,致力於整頓城內秩序。信長十分崇敬宮廷,常為改善宮廷和公卿的生活操心。他賜予領地,並且接二連三地為他們新建宅邸。御所周圍常常響著夯槌此起彼落的聲響,親王是看著工匠忙碌身影長大成人的。日後他之所以對建築表現出強烈興趣,恐怕和小時候周圍環境不無關係吧。

父親是誠仁親王,母親名叫勸修寺晴子。

按照貴族的習俗,親王是在母親的娘家勸修寺家出生成人。

他有一個胞兄。

那就是長他六歲、日後的後陽成天皇。成人後改名周仁。

親王的童年平平淡淡,無事可記。

六歲那年夏天,織田信長在京都身亡,這怕是親王童年時期的最大事件吧。天正十年(一五八二)六月二日凌晨,他曾有那番機緣,越過勸修寺家的圍牆遙望染紅了本能寺上空的衝天大火。他看著那場大火,怕得渾身發抖,卻不敢哭出聲來。親王那雙堪稱特徵、細長如削的鳳眼正定定注視著這場大火。不久他開口問乳母:

「日向守(光秀)會打到這裡來嗎?」

儘管還是個孩童,對光秀這名字已經抱有敵意了。看來也是理所當然。對宮廷來說,在方才那場衝天大火中滅亡的織田信長是近幾個世紀以來首度出現的救星。他對宮廷和公卿饋贈土地,為他們新建宅邸,並且恢復古來的禮儀等等,接二連三給他們帶來做夢也沒想過的幸福,簡直是宛如神明的人物。現在明智光秀卻討滅了他,甚且是以家臣的身分弒主。在少年的心裡,光秀其人就如魔王一般兇殘;恐怕不僅僅少年,凡是宮廷中人——天皇乃至其下諸人——都在這場熊熊大火中與少年有著同樣想法吧。不過,對年少的親王來說,此刻更多的是恐懼,而非憎惡。既然信長是幫助宮廷的朋友,那麼自然會覺得「日向守肯定將打到御所來」。

少年親王遙望著衝天大火,回過頭來看看乳母,不止一次問她此事。

乳母名叫大藏卿,在宮廷女官之間以擅長和歌著稱。她從背後抱起親王,一邊回答:

「大概不會吧。」

據乳母說,應該不會打來。她以半是自語似的低聲嘀咕說:即便有軍隊到來,也準是為了保護天皇。她極願意相信這是真的。聽說明智光秀雖是武人,但也有相當於公卿水準的教養。倘若這是事實,那麼愛好古典、對從古至今的權威抱有崇敬之情的人,會視宮廷為仇敵嗎?

「唉!」

乳母嘴裡這麼說,一邊把懷中的親王抱得更緊。

「請鎮靜一些。只要鎮靜如常,毫不驚慌,自古至今,還不曾有過武人加害宮廷的事例。請儘管放心玩耍吧。不管發生甚麼事,鎮靜、穩重、悠然自得,才是宮廷中人應為之道。」

然而事實上,親王此刻只是靜靜仰望著天空,反倒是乳母有點驚慌失措。她想用這根據切身體會而得出的結論給自己壯膽,平靜慌亂不堪的心情。但她所說的教訓並沒有錯,歷史為它的正確性提供了證據。只要公家——天皇和廷臣——對事態保持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態度,舉止言行穩重謹慎,古往今來,所有的權力爭奪者都未曾染指公家;不如說,他們反倒要煞費苦心地籠絡和抬舉公家,拉到自己這一邊。乳母想教親王的正是這一點。她繼續說道:「當執掌權力的武門互鬥時,公家不可僅和其中一方來往,要保持旁觀的態度,不幫助任何一方。在勝負已定、勝者存活前來晉見之前,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然而親王沒能理解這一席話。他沉默不語,繼續瞪大雙眼遙望黎明前的夜空。他還太小,還不能理解乳母講的這番哲理。況且靠這一番說教,也無法消除他眼下對光秀的憎惡和恐怖之情。

事情出人意表。

從當日算起,到第十一天,光秀在山崎的天王山山麓淀川沿岸平原與羽柴秀吉決戰時,為北上的秀吉軍擊破,全軍潰敗。光秀在逃亡途中命喪小栗棲。僅僅一天工夫,歷史的車輪便改換了方向。

親王得知光秀戰敗身亡,並聽說了勝者的名字。

「噢,原來此人叫秀吉哪!」

親王想記住這位勝利者的名字。正是他粉碎了邪惡的勢力。既然秀吉是勝者的名字,那麼,在少年的感覺裏,「秀吉」二字很自然便具有才智超群和伸張正義的涵義。

時局開始向新方向發展。

擊敗光秀後,秀吉並沒有立刻離開戰場。他將大本營設在山崎的寶寺裏,籌謀統一天下的大計,另一方面則派人到京都恢復秩序。直到同年十月,他才第一次到皇宮參見,被任命為從五位下左近衛少將。嗣後又以此身分在大德寺為織田信長主持葬儀。但是為了和他的競爭者——織田家首席家老柴田勝家等人——一決死戰,這時他仍未入京。京都不是要害,對如秀吉般尚未牢牢掌握政權的人來說,京都不是合適的棲息之所。從此以後,足智多謀的秀吉南征北戰,馳騁八方。他的部隊不斷移動,隔年天正十一年四月,先在近江的賤岳擊破柴田勝家,然後繼續北進,在越前消滅了勝家。次月,秀吉已出現在京都,並至皇宮覲見。這時他被補敘為從四位下參議。但是秀吉的天下未定,此後數年,原來織田家的大名仍各據一方:德川家康在東海地區保持獨立態勢,關東、奧羽、四國、九州等地依然在秀吉政權的統治之外。

秀吉繼續東奔西走,南征北討。但戎馬倥傯之餘,他從未停止大坂城的興築工程。到了天正十一年歲暮,大坂城的本丸終於竣工。這個消息也傳到京都,據說是一座連中國和印度都未曾有過的巨大城池。秀吉在緊挨著本丸的地方營造一座「山裡廓」,做為舉行茶道的場所。

「山裡廓」。

這個名字在京都迅速傳開。

山裡廓正如其名,在大坂城內一隅打造出規模宏大的自然景色,山林溪流起伏連綿,四季得聞松濤,在這草木繁茂之處,建有一座茶室供秀吉品茗。

「看來,他倒是非同一般的風雅之士嘛。」

宮廷中人競相談論,連親王也聽到這樣的傳聞。但是他不知道應該如何理解茶道這東西。一方面固然是年紀太小,另一方面,諸如茶道這種新興卻難以捉摸的美學觀念,此時尚未傳入保有古老傳統氣息的宮廷裏。上一代的織田信長愛好茶道,但是沒有將之引入公家。廷臣認為,品茶之類不過是京都、堺以及博多附近的富商、僧侶或少數性喜獵奇的武士之活動而已。

「話雖如此,這茶道看來倒也頗有意趣。」

應秀吉之請去過大坂的公卿,回京後給勸修寺家帶來不少山裡廓的消息。據他們說,傳聞中的茶室特別狹窄,不過兩蓆榻榻米大。

「在僅兩蓆大的茶室裏……」

親王試著想像這幅情景。在連中國印度都沒有的雄偉城池裏,秀吉卻建造了僅兩蓆大的茶室,置身其間,猶如鄉下老叟似地弓背品茗。親王懷著一種好奇和善意的心情想像這景象。

「他為甚麼要做這樣的事呢?」

少年親王不由得這樣想。

「這便是茶道提倡的『枯淡閒寂』呀。」

丹後的大名細川幽齋以這句話解答了少年心中的疑問。幽齋這個人,投入豐臣麾下之前原是織田家的大名,聽從明智光秀指揮;再往前數,又曾是足利將軍的親信幕僚。在前後三代更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