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底】穿透歷史的迷霧 <4>頒獎台上的強勢明君

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歷史偵探寫出了評價秦始皇的階段報告書,準備提交給歷史法庭。因為最近在國外了解到人民陪審員制度情況,感覺由大眾直接參與歷史審判將是未來的潮流,他於是將報告書作了摘要,提供給將來有興趣有機會參與陪審的讀者們,如下:

通過我最近的工作,對秦始皇的親族們做了一次比較徹底的調查。在這次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對從前知之甚少的秦始皇的親族們,比如父親嬴異、母親趙姬、養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和弟弟長安君成蟜等人的情況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而且發現了從前不為人知的幾位親族,比如表叔昌平君、成蟜的母親韓夫人、嬴政王后楚夫人等;在兩位準親族的著名人物——仲父呂不韋和假父嫪毐的事蹟中,也發現了諸多從前沒有被注意到的史實間的關聯。

通過這項工作,我們首次將秦始皇的親族網勾畫出了一個大體的輪廓;通過重建這些親族們所組成的關係網,通過觀察秦始皇在這個關係網中與親族們的互動和映照,我們在相當程度上復原了秦始皇的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我們知道,個人的生命來源於父母,親族關係無疑是個人最基本的生存環境。在世襲制社會當中,出身決定了地位,親族關係更是個人發展的首要條件。把握住了秦始皇的親族關係,一個逼近歷史真實的、人性的秦始皇的形象,便有了復活的可能。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調查,我們還首次對數百年來秦國外戚的歷史和秦國外戚干政的歷史特點做了系統的整理,對於長達三百年、延續了二十一世代的秦楚兩國的聯姻關係,有了脈絡清晰的認識,並且第一次將左右秦國政壇八十年之久的楚系外戚集團的歷史真相揭示出來了。外戚干政是秦國政壇的深層背景。楚系外戚集團主政,從秦昭王時代一直持續到秦始皇時代,秦始皇父子的政治生命,長期都掌握在這個集團手裡。可以說,外戚關係,特別是楚系外戚集團的存在,是秦始皇的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中不可忽視的重大背景。

忽視以上這些基本的要素,無異於割斷了歷史,結果就是將秦始皇視為橫空出世的奇特人物,讚美者稱他為千古一帝,將秦統一天下的偉業通通歸功於他的英明,攻擊者稱他是稀世暴君,將秦亡的責任逐一歸結為他的罪行。現在看來,這些意見都是情緒化的偏激之論,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偏離了評價歷史人物所必須具備的公正立場。

我的這次調查工作,從內容上看,主要集中於親族關係,從時間上看,主要集中在秦始皇從出生到統一天下的三十九年間。三十九年的時間,在秦始皇五十年的生涯中將近佔了五分之四,他那曲折而輝煌的人生,已經過去了大半。在這三十九年間,他從幼年到中年,他的為人行事,他的政風人格,已經基本定形。在這三十九年期間,他從秦國的王子到秦王,再從秦王到秦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也大體確立。根據對他這三十九年歷史的仔細考察,我們看不出暴君獨裁的跡象;更重要的是,我們看不到出現暴君獨裁的歷史條件——不受限制的絕對王權。相反,我們看到秦國政治社會傳統深厚,王室婚姻連接多國,親族關係錯綜複雜,君王的政治權力受到多方的制衡和限制。在這種生存和發展條件之下,我們所看到的三十九歲之前的秦王嬴政,是一位經歷了種種艱難磨練,正在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賢明君王的形象。

另一方面,我們在調查秦始皇親族關係的工作中,也對秦統一天下的過程做了一次清理。清理的結果表明,秦統一天下的過程,是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漫長歷史過程。

這個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秦孝公時代(前三六一—前三三八年)。這一階段,可以說是秦統一天下的出發點。在這段時期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富國強兵,奠定了秦統一天下的制度基礎。

二,秦惠王時代(前三三七—前三一一年)。這一階段,可以說是穩步東進的階段。在這段時期中,秦惠王派遣司馬錯攻佔巴蜀,將關中蜀漢連成一片,建立了東進的穩固基地;任用張儀破解六國聯盟,實現了東進的有利外交環境,北取上郡,南奪漢中,東進三川,開始穩步擴張。

三,秦昭王時代(前三○六—前二五一年)。這一階段,可以說是決定性的階段。在這段時期中,秦國在宣太后和秦昭王的堅強領導下,任用魏冉,內政安穩,外交靈活;軍事上任用大將白起,通過伊闕之戰,殲滅了二十萬韓魏聯軍,使韓國和魏國失去了抗衡秦國的力量;通過長平之戰,殲滅了四十萬趙國軍隊,使趙國失去了抗衡秦國的力量。這時候的秦國,三分天下有其二,領土和實力,已經遠遠凌駕在六國之上,這時候的秦國,統一天下的三大戰役(伊闕之戰、長平之戰和滅楚之戰)已經打贏了兩場,統一天下的大局已經定形,攻滅六國的大勢已經難以逆轉。

四,秦始皇時代(前二四六—前二二一年),這是完成統一的最後階段。在嬴政年幼不能親政的十年間,政權由華陽太后、夏太后、帝太后代理,主持國政的呂不韋、昌平君,主持軍事的蒙驁和桓齮都是先王以來的老臣,維繫著內政外交和東進政策的穩定。嬴政二十二歲親政,在祖母華陽太后的督促之下,依靠表叔昌平君等人平定嫪毐之亂,放逐了母親帝太后。事後,他接受齊國使者茅焦的建議,迎回母親,明智地在祖母和母親之間求得平衡,不僅妥善地處理了危機中的秦國政局,也妥善地處理了複雜的多國政治關係。

嫪毐之亂,是嬴政政治生涯中第一次重大的磨練,他順利地經受了考驗,一位有為君王的成長形象由此充分地展現出來。嬴政親政以後,華陽太后威臨王室,丞相昌平君輔佐國政,老將王翦領軍出征,年輕的秦王繼承傳統,開始領導秦國沿著既定的路線繼續東進。華陽太后去世以後,嬴政開始專權,罷斥老臣,放逐昌平君和王翦,強力推動統一的車輪急速猛進,結果是遭受了第一次滅楚之戰的重大失敗。不過,嬴政跌倒後又爬起來,他承認過錯,再次起用王翦,取得了滅楚之戰的最後勝利,完成了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業。

如果我們以秦統一天下的過程為背景,將秦始皇的前半生放在這個背景中做一鳥瞰式的概觀的話,大致可以做出一個形象化的評語。秦統一天下的過程,宛若一場四乘一百的接力賽,秦始皇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比作四人接力賽中的最後一棒,在遙遙領先、勝局已定的跑道上,他接棒衝刺,曾經跌倒,又堅強地爬起來,一鼓作氣跑到了終點,成了頒獎台上的領獎者,歷史鏡頭的聚光點。在這個歷史的聚光燈下,他展現出來的人格是隱忍頑強、堅決果斷,他展現出來的政風是明察謹嚴、知過即改,他展現出來的歷史形象,是一位歷經了種種艱難磨練,正在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強勢明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