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底】穿透歷史的迷霧 <9>秦始皇後半生的禁忌

歷史偵探的追蹤調查進行到這裡,<秦外戚世家>的大要算是補寫出來,秦國的外戚,主要是楚系外戚當政的歷史也由此清理出了一個清楚的輪廓。可以說,外戚當政,是同一政治制度下秦漢歷史的基本特點,楚系外戚當政,是直接關係到秦始皇生存環境的基本條件,正是因為這個基本條件含糊不清,所以才引出了歷史上諸多不明不白的事情,造成了秦始皇一生中諸多的難解疑案。

這個謎底清楚以後,歷史偵探有所感慨,覺得不但澄清了千百年來不明不白的諸多歷史事實,為列祖列宗正了名辨了誤,也得到了現代人好奇心的滿足,似乎可以班師回朝,就歷史法庭的希望作一完整的交代,開慶功宴了。不過,歷史偵探多疑而好鑽牛角尖,在鳴金收兵之前,他心裡還有一件放不下的事情,如果這件事情不搞清楚的話,他心裡不踏實,喝酒不痛快。這件放心不下的事情,就是史書中為什麼沒有留下秦始皇時代有關外戚勢力的記載,特別是有關楚系外戚的詳細資訊,害得他最敬重的歷史學家家司馬遷先生寫不出<秦外戚世家>來?

歷史偵探在重讀《史記.穰侯列傳》時有一種感受,<穰侯列傳>不僅寫了穰侯魏冉,而且將宣太后、華陽君羋戎、高陵君嬴悝和涇陽君嬴市等等屬於羋氏外戚集團的成員都寫了進來,明確將秦昭王時代楚系外戚當政的歷史作了敘述,可以說是一部局限於秦昭王時代的秦外戚列傳。秦昭王時代以前的外戚,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乏,他無法撰寫,對於這一點,歷史偵探完全能夠理解,也用詛楚文的石刻史料做了一點世系連續的補充,算是聊可告慰先師史聖於天國了。不過,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對於秦昭王以後的秦國外戚的情況,司馬遷為什麼也沒有足夠的資料來加以撰寫呢?

從歷史時代的連接和順序來看,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孝文王在位三天,莊襄王在位三年,接下來就是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由於孝文王和莊襄王在位時間太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由此我們可以說,秦國的歷史,在秦昭王時代之後,緊接著的就是秦始皇時代了。秦昭王以後有關秦國外戚的資料欠缺的事情,基本上缺的就是秦始皇時代的史料。

我們已經講過,秦國的歷史,司馬遷主要是根據秦國的歷史記載《秦紀》等官方史料撰寫的。秦始皇的時代,距離司馬遷的時代較近;秦昭王的時代,距離司馬遷的時代較遠。依據常理,到了司馬遷的時代,有關秦始皇的史料遠比秦昭王多。事實也確是如此,一部《史記.秦始皇本紀》,不但遠比<秦本紀>中有關秦昭王的部分多得多,甚至比整個<秦本紀>的量還多。但是,如果就《史記》中有關秦國外戚的紀事來看,秦昭王時代相當的多,秦始皇時代幾乎沒有,這就不能不說是非常奇怪了。

奇怪的事情,一定有之所以奇怪的理由。正如司馬遷自己所抱怨的,對於秦始皇時代的外戚,他不是不想寫,而是苦於秦國政府的記載中沒有留下有關的資料而寫不了。那麼,為什麼在秦國的官方記載中獨獨缺少了秦始皇時代相關外戚的記載呢?對於這個問題,經過調查以後,終於在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中找到了一種解釋,這個解釋就是:「秦俗多忌諱之禁。」

賈誼的這段文字是這樣的:「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為戮沒矣。」賈誼在這裡說,從秦始皇、秦二世到秦王嬰亡國期間,秦國並非缺少有思想、有見解、明瞭時勢的人,而是這些人不敢站出來講話。這些人之所以不敢站出來講話,是因為秦國各種忌諱多,是一個言論自由受到箝制的國家,不管是政府官員還是民間人士,都不能據實而言,都不敢盡忠拂過,否則的話,將會被治以重罪,忠言還沒講完,就已身死人亡了。

秦始皇以來,「秦俗多忌諱之禁」的國情,是賈誼在總結秦王朝之所以迅速滅亡的原因時指出來的。在秦始皇時代的多種忌諱當中,有關楚國外戚的事情就是政治上的一大禁忌。史書中不時散見的一些有關秦楚關係的曖昧的話,如「秦滅六國,楚最無辜」、「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等等,都應當是與這種禁忌有關。考究起來,這種禁忌,產生於秦始皇對於長期控制秦國政權的楚系外戚勢力的反感和反抗;這種禁忌,形成於他獨特的出生和成長環境,在華陽太后死後開始顯現,在昌平君反秦後定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