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秦始皇的後宮謎團 <6>不可理喻的自殺

始皇帝突然死去,在場的只有胡亥、李斯、趙高和在始皇帝身邊服務的數名宦者。胡亥、趙高和李斯結盟定約,送走了送信的使者以後,嚴密封鎖了始皇帝已經去世的消息,將始皇帝的屍體置於通風良好的轀輬車中,由始皇帝的近幸宦者駕馭,定時奉獻飲食,讓百官如同往常一樣請示奏事。飲食的攝取,政事的處理,都由隱藏在車中的宦者秘密代行,一切完全如同始皇帝在世時一樣。

始皇帝死時,正值夏天,天氣炎熱,遺體極易腐爛發臭。以常情而論,胡亥等人應當急速護送始皇帝遺體從沙丘直接往西去,回到首都咸陽,入土埋葬,也便於安排奪權即位的後事。奇怪的是,他們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做出了一項出人意料的決定,宣稱始皇帝繼續巡遊,北上視察帝國北部邊防。

始皇帝死在沙丘,沙丘在秦的鉅鹿郡南部,地方在今天的河北省廣宗縣。繼續巡幸的車馬由沙丘出發,往西北方向進入恆山郡(今河北石家莊一帶),由井陘關進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西南一帶),再由太原郡北上,經過雁門郡(今山西大同西部一帶)進入雲中郡(今內蒙呼和浩特西南一帶),一直往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一帶)方向西去。

這就是說,胡亥等人大夏天車載始皇帝的屍體,不遠千里,北上繞道環行。途中,當遺體腐爛發臭時,他們命令在轀輬車上裝載百餘斤乾鹹魚,用來擾亂屍體的臭味,避免讓人生疑。看來,胡亥等人不僅煞費苦心隱瞞始皇帝的死訊,而且不想馬上回到咸陽去,他們敢冒如此巨大的政治和道德上的風險,採取這項不可思議的行動,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原來,扶蘇與蒙恬統領三十萬北部軍防衛帝國的北疆,九原、雲中、雁門以東一直到遼東,都是北部軍的防區。北部軍司令部設在上郡,李斯的舍人和胡亥的門客攜帶偽造的皇帝詔書已經前往上郡;為了配合詔書的發送,胡亥等人有意製造始皇帝繼續出巡北疆的假象,一方面鎮撫北部軍將士,一方面威懾在上郡的扶蘇和蒙恬,使他們相信詔書沒有任何疑問,皇帝正在前來的途中。

趙高、李斯送走攜帶皇帝書信的使者以後,他們清楚地知道這是一步險棋,在得到上郡方面確實的消息以前,他們不敢回到咸陽,他們擔心詔書被懷疑。而事情的發展,一開始也正如趙高和李斯所擔心的,詔書的真偽被懷疑,被大將蒙恬懷疑。

胡亥和李斯的使者抵達上郡,宣讀了始皇帝的詔令。扶蘇接旨受命,開封讀始皇帝賜書,他當即悲痛落淚,進入內舍準備自殺。這時候,蒙恬站出來勸阻扶蘇說:「陛下在外巡遊,沒有冊立太子,派遣臣下統領三十萬大軍鎮守邊疆,委任公子為監軍,這些都是關係到天下安危、國本穩定的重大決定。眼下有使者攜書前來,要公子和在下馬上自殺,何以知道是真是假?希望公子上書請求覆核,覆核無誤後再遵旨自殺,也為時不晚。」

蒙恬受始皇帝信任重託,是多年統兵在外的大將,憑他對當前政治局勢的了解,對皇帝賜書的真偽有相當的懷疑。當年,魏國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殺大將晉鄙奪軍權,正是使用使者詐稱王命的手段,這是無人不知的事情,可謂是前車之鑑;如今皇帝高齡多病在外,突然有詔書使者來,要皇長子和大將自殺交出兵權,實在蹊蹺。蒙恬的判斷和勸告,合情合理而又明智。然而,我們永遠難以理解的是,扶蘇竟然沒有因蒙恬的勸告而有所省悟,他當即自殺了,留下了一句「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的話。

成敗決定於一念之差,悔恨鑄成於瞬間之誤。對於身處高位、左右國政的人來說,瞬間的選擇,往往決定了歷史的動向。扶蘇自殺事件,是一件深刻影響歷史進程的事件。如果扶蘇不自殺,不管是再請覆核,還是抗命拖延,秦帝國的命運將完全改觀,歷史將轉向另一個方向。

扶蘇自殺的事件,實在是一件讓人難以理解的事件。他在這件事情當中的行動,根本不像一位政治人物在面臨重大政治危機時的正常行動。對於扶蘇不聽蒙恬勸諫自殺的事情,後來有人說他是出於仁孝,也有人批評他過於懦弱,我最初推想他的性格可能過於剛烈自負,遇事不能曲折委婉,認為他不是能夠在政治上周旋馳騁的人物。現在,當我對秦始皇的歷史做了更深入的考察後,覺得事情也許並非如此簡單,在個人性格品德的因素之外,可能還另有不為人知的隱秘,另有更為深沉的歷史背景,隱現在不可理喻的史實後面。這樁歷史的隱秘究竟是什麼呢?

點滴的消息,終於在一年以後透露出來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