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案】弟弟與假父的故事 <6>夏太后之死引起的震動

由此可見,嬴政十三歲即位的時候,成蟜只有十歲,他們之間的關係,完全受三位太后之間關係的左右。史書中有關成蟜的記載非常之少,只有兩件事情,一件是前面我們已經講到的叛秦降趙,還有一件事情,是出使韓國。

根據《戰國策.秦策》、《新序.善謀》和《史記.春申君列傳》等文獻的記載,秦王政五年,成蟜出使韓國,不費一兵一卒,使秦國得到韓國獻出的「百里之地」。這件事情,是作為戰國故事流傳下來的,僅僅在外國使者與秦王的談話中偶然提到,對於事情的詳細,沒有作具體的交代,難免又成為一樁歷史之謎。

我在整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注意到一個年齡問題,這件事情發生在秦王政五年,當時,嬴政十八歲,還沒有親政,成蟜呢,最多只有十五歲(本書人物的年齡,一律按照古代成例用虛歲),年紀輕輕的他,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取得韓國的大片土地,真是有些不可思議。

歷史上很多不可思議的紀事,往往有隱秘的背景。對於這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順著成蟜—韓夫人—夏太后—韓系外戚的脈絡,我們可以作一種合理的推測。年輕的王子成蟜,無功無爵祿,母親韓夫人憂心,祖母夏太后也覺得不妥。根據秦國的法律,身為王子的成蟜如果沒有功勞,是不能得到爵位官職的。成蟜出頭發達的事情,不僅牽動著母親韓夫人的心,也成了祖母夏太后的心病。

我們前面已經談到,夏太后與韓夫人都出身於韓國,與韓國王室有密切的關係,於是她們動用自己的關係網,派遣成蟜出使韓國,通過軍事壓力和外交活動,迫使韓國獻出百里的土地,成蟜歸來後,因功受封,成為擁有封土和封號的封君,他的封號「長安君」的由來,或許就在這裡。由此看來,成蟜在對韓國的擴張活動中立功的事情,很可能是夏太后和韓夫人為了封賞成蟜而特意安排的活動。

一句話,夏太后是成蟜的保護者,她生前為自己所鍾愛的孫子做了盡可能的安排。不過,保護者的精心安排,管得了生前,保不住死後。秦王政七年,夏太后死去,成蟜失去保護傘,他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的不幸結果,就是成蟜之亂。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說:七年「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韓系的祖母與孫子之間,兩件不幸的事件,先後相繼,背後不會沒有關聯。這種關聯究竟是什麼呢?由於史書完全沒有記載,我們只能根據近年來考古的發掘,作一點可能的推測。

夏太后是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的側室,還在世的華陽夫人才是正室,所以,她死後不能與孝文王合葬。孝文王的墓地在秦東陵(今西安臨潼區),華陽太后死後與孝文王合葬在這裡。夏太后死以前,為自己另外選定了葬地「杜東」,在今天西安市南部的長安區。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她有一句談及為什麼選中杜東作為自己葬地的話:「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意思是說,我選杜東做我的葬地,由此往東,可以望見我的兒子的墓地,由此往西,可以望見我的夫君的墓地。一百年以後,這個地方會發達興旺,成為有萬家住戶的城市。如果這句話真的是夏太后生前所言的話,就成了這位老太后在歷史上唯一的一句留言。

關於夏太后,由於史書上只有寥寥數語的記載,她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似乎只是一位被冷落的後宮夫人,她在歷史上的存在,似乎只是被安排來用作華陽夫人的陪襯,以她的黯然失落,映照華陽夫人的光輝顯赫。然而,歷史的真相真是這樣的嗎?或者,這一切只是殘缺史書掛一漏萬的記載所導致的誤會?

二○○六年,我得到夏太后的墓葬被發掘的消息。二○○七年三月,專程前往考察。雨天泥濘,步履艱難,當我來到西安南部的長安區神禾原,進入發掘現場時,我感到驚奇,我感到震撼,舊日讀史書所留下的夏太后的印象,瞬間一掃而空。當時當地,出現在我眼前的墓葬,規模宏大,氣勢輝煌,一座亞字形的帝王級規模的大墓,東西長一百三十米,南北寬一百一十米,墓室在地下十五米深處,周圍有十三座陪葬墓。整個陵園佔地約二百六十畝,南北長五百五十米,東西寬三百一十米,原本有各種地面建築。

如果這座墓葬真的是夏太后的墓的話,可以想像得到,如此規模的一座大墓,絕非短時間能夠修建。夏姬被尊為太后,是在莊襄王元年,夏太后之死,是在秦王政七年,其間的十年,應當就是這座大墓的修築時間。也可以想像得到,如此一座大墓的主人,生前必有高貴的地位,顯赫的權勢。在兒子莊襄王子異的時代,夏太后與華陽太后分據兩宮,共同輔助秦王。在孫子秦王嬴政的時代,夏太后與華陽太后共同監理政權,看守先王留下的基業,她在秦國政局中的影響,舉足輕重。

母后干政,外戚當權,是秦漢政治的通例,可以說是制度性的產物。秦國早年的歷史,由於史料的缺乏,不太清楚,不過,在史籍的隻言片語和出土的銘文上,強大的母后和外戚的活動,仍然是可以看到痕跡的,到了秦昭王即位以後,情況就非常明顯了。以宣太后為中心的楚系外戚集團,完全主導了秦國政權。伴隨著這種情況,當權的太后去世時,政治上往往出現重大的變動。宣太后死,當權的楚系外戚權貴們,包括華陽夫人的祖父,都被放逐出京,解除了政治權力。與此類似,夏太后死去,秦國政治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動。

伴隨夏太后的死,韓系外戚失去了中心人物,不可避免地衰落。分據兩宮的兩位祖母級的太后,只剩華陽太后,而以趙姬為中心的趙系外戚,力量日益強大起來,秦國宮廷的政治勢力將重新洗牌組合。夏太后在世時,韓夫人可以援引夏太后與趙姬分庭抗禮,兩位莊襄王的遺孀間可以保持一定的平衡,如今韓夫人失去後盾,自然是孤立失勢。相反,趙姬沒有了夏太后的節制,自恃是秦王的生母,又有相國呂不韋和面首嫪毐的支持,行情看漲,甚至一步步走向肆無忌憚,有恃無恐。在這種背景之下,她利用夏太后之死的機會,趁勢排擠韓夫人和成蟜,可以說是當然的事情。

無獨有偶,恰巧在夏太后死的次年,統治了韓國三十四年之久的桓惠王去世,變化了的韓國政局,也給徹底打擊韓夫人和成蟜提供了機會。從以後一連串的事情來看,以帝太后趙姬為首的趙系外戚打擊韓夫人和成蟜的結果,就是成蟜之亂。替帝太后充當打手的人,就是面首嫪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