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劉邦西進 十一、南陽收編秦軍

<前言>南陽受降,在劉邦集團建立漢帝國的過程中,具有特別的意義。由於南陽處置秦軍投降得當,從此之後,秦之官吏軍民,開始大規模地倒向劉邦。

三月,佔領陳留的劉邦軍西向進擊開封(今河南開封西南)。由於秦軍頑強抵抗,未能得手。劉邦軍避開開封,北上進入東郡,在白馬津與秦將楊熊交戰,追擊至曲遇(今河南中牟東)大敗楊熊軍,楊熊退守滎陽,被秦政府問罪處死。

四月,因滎陽堅固難以攻克,劉邦軍南下進入潁川郡,與在當地活動的張良和韓王韓成會師。潁川會師,開始了劉邦與張良的第二次合作。二世二年一月,二人在留縣初次相會,開始第一次合作。同年六月共同參加項梁主持的薛縣會議,張良說動項梁立故韓國公子韓成為韓王,張良出任韓國申徒,與韓成一道領兵到韓國舊地潁川一帶活動,劉邦則隨同項梁一道北上東阿攻擊章邯秦軍,二人分了手。張良與韓成在潁川一帶致力於恢復韓國故地。然而,他們的活動並不順利,圍繞城池爭奪,與秦軍的戰事屢有反覆,始終沒有打開局面。韓成、張良與劉邦軍會師以後,軍威大振,一舉攻下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對頑強抵抗的秦軍,實行了屠城報復。

當時,趙國將領司馬卬帶領一支趙軍由上黨郡方向南下,進入到平陰縣(今河南孟津北)的黃河北岸,有從孟津渡河進入三川郡、走三川東海道西取函谷關進入關中的動向。劉邦察覺到了司馬卬的意圖,領軍由潁川北上,攻克平陰縣,封鎖了黃河渡口,迫使司馬卬放棄了渡河入關的打算。然後,劉邦領軍南下攻擊三川郡治洛陽,在洛陽東與秦軍交戰失利,被迫放棄了由洛陽直接西去,經新安、澠池一線,奪取函谷關進入關中的想法,迂迴南下。於是,劉邦軍由洛陽經軒轅道(今河南偃師東南)退回潁川郡。再次進入潁川以後,劉邦讓韓王成留守陽翟,自己與張良一道領兵往南陽郡方向移動,準備奪取南陽西部的武關,走商洛道攻入關中。

秦二世三年六月,劉邦軍南下攻擊南陽。在潁川和南陽交界的犨縣(今河南平頂山西南),劉邦軍擊敗秦南陽郡守齮統領的秦軍,乘勝追擊,包圍了南陽郡治宛城(今河南南陽)。南陽郡守齮據宛城堅守,劉邦急於西進入關,無意停留攻堅,於是繞過宛城,打算一氣向武關方向突進。張良覺得不妥,勸告劉邦說:「足下雖然急於盡早進入關中,然而秦軍兵力尚眾,前後據險而守。如果不攻佔宛城西去,前遇強敵阻擊,宛城秦軍再從後面追擊,腹背受敵,非常危險。不如突然返回偷襲宛城。」劉邦接受了張良的意見,領軍連夜改道折回,偃旗息鼓,清晨突然出現在宛城城下,裡外三重將宛城團團圍困,即將大舉攻城。

突然遭遇不測,宛城軍民慌亂,南陽守齮以為戰也是死,不戰也是死,決意自殺。常在左右的親近部下、舍人陳恢勸諫說:「事情尚沒有完全絕望,請府君容許我出城面見劉邦,勸說他接受我軍有條件投降。如果不成,到時再死也為時不晚。」陳恢出城面見劉邦說:「臣下聽說將軍身受懷王之約,先入咸陽者王關中作秦王。而今,將軍停留止步,圍攻宛城。宛城及南陽諸縣,共有數十城池攻守聯防,南陽軍民以為戰也死,降也死,人人乘城堅守死戰。將軍若連日攻城,傷亡必多,戰事必久;將軍如果繞道西去,宛城守軍必定緊跟尾隨。將軍前有城池守軍,後有追擊搔擾,必不能順利西進,最終落得空負懷王之約的結果。為將軍計量,不如寬待南陽軍民,盟誓約降,封賞南陽郡守,讓他繼續駐守南陽,然後整編宛城秦軍,統領他們一道西向攻取關中。如此一來,南陽境內諸縣軍民,將聞聲爭開城門迎接將軍,將軍進入關中之路,必將暢通無阻。」

劉邦接受了陳恢的提議。宛城開城投降,劉邦入城,接受政權,收編軍隊。他如約封南陽郡守齮為殷侯,命他繼續擔任南陽郡守,封陳恢食邑千戶,然後統領楚軍舊部和新編的秦軍一道西進。

南陽受降,在劉邦集團建立漢帝國的過程中,具有特別的意義。在此之前,劉邦軍與六國反秦軍一樣,與秦軍激烈交戰,雙方皆用嚴峻的手段對待對方。宋留投降章邯,被送到咸陽處以極刑。劉邦、項羽聯軍攻下城陽,屠城報復。秦與六國之間,仇恨愈深。至南陽受降為止,劉邦軍是楚軍的一支,先是沛縣縣軍,以沛縣人為主體,後是碭郡郡軍,以碭郡人為多數。在轉戰各地的過程中,雖然不斷有兵員的補充,大體上仍然以泗水郡和碭郡地區出身的人,也就是楚國和魏國軍民為主。秦軍成建制地編入劉邦軍,是從南陽開始的。由於南陽處置秦軍投降得當,從此之後,秦之官吏軍民,開始大規模地倒向劉邦。南陽受降以後,事態的進展完全如同陳恢所言,南陽境內諸縣,紛紛開城投降。劉邦軍西進至丹水縣(今河南淅川西南),秦軍將領高武侯鰓、襄侯王陵投降。繼而進攻酈縣(今河南南陽西北)和析縣(今河南西峽),也都不戰而降。在順利進軍的形勢下,劉邦命令部隊所過一律不得擄掠施暴,明令禁止報復秦人、殘破秦土的做法,於是秦國人民歡喜,民心開始瓦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