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項羽的崛起 八、項羽殺宋義

<前言>宋義無鹽送子之行,引起了楚軍內部的不滿。他長期離軍在外,掌握軍隊的權力旁落。無鹽之行,對於宋義來說,是致命的錯誤行動;對於項羽來說,則是千載難逢的機運。

宋義領軍停留於安陽期間,是在二世三年十月到十一月之間。隆冬季節,安陽一帶大雨連綿,氣候寒冷,道路泥濘,楚軍的後勤轉運受到影響,防雨防寒的服裝、糧食、燃料都出現了供應不足的情況。就在這個時候,宋義與齊國的關係有了重大進展,齊國接受宋義的推薦,延聘宋義的兒子宋襄到齊國出任國務大臣。宋義大為高興,離開安陽大軍駐地,親自把兒子送到楚國和齊國的邊境無鹽縣,飲酒高會,隆重慶祝。

無鹽縣在楚國所領的薛郡北部,緊鄰齊國的濟北郡,故地在現在的山東省東平縣東南。宋義大軍的駐地在安陽,在無鹽的西南。宋義無鹽送子之行,引起了楚軍內部的不滿。他長期離軍在外,掌握軍隊的權力旁落。無鹽之行,對於宋義來說,是致命的錯誤行動;對於項羽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運。

就在宋義去無鹽期間,項羽策劃了政變。他召集軍中的項氏及其心腹將領們說:「趙國形勢緊迫,急待各國攻秦救援,我軍反而停留不行。今年饑荒,百姓貧困,糧草被服徵集不易。眼下大雨天寒,後勤供應不暢,軍中存糧見底,供應減半,士卒面臨饑寒的威脅。在這種形勢下,我軍應當迅速渡過黃河,依憑趙國的糧草供應,與趙軍合力攻秦,才是上策。宋義身為主帥,不體恤士卒的饑寒,送子無鹽,飲酒高會,無視形勢的緊急,等待觀望,說什麼乘秦趙相爭之餘敝。秦軍強大,趙國新建,攻守的結果,趙國必然失敗。趙國被消滅,秦軍更加強大,有什麼餘敝可乘?」

在分析形勢、批判了宋義的行為和戰略以後,項羽明確了取代宋義的意圖:「楚軍剛剛遭受了重大挫折,王上坐不安席,如今徵發楚國全境的兵力,委託於上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然而,上將軍卻不恤士卒而徇私情,不急救趙而滯留無鹽,交通齊國,不是國家棟樑、社稷忠臣。宋義不除,楚國無望。」項羽的主張,得到了項氏及其部下的支持。利用宋義外出的空暇,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

宋義送子歸來,回到安陽楚軍大營。第二天早上,項羽與諸位將領一起到上將軍營帳中謁見宋義。項羽在營帳中拔劍斬殺宋義,出營帳以副將的名義,假稱懷王的命令說:「宋義與齊國通謀反叛楚國,王上密令我誅殺之。」項羽以勇武剛暴聞名於世,會稽起兵,他持劍斬殺郡守殷通,鎮服會稽郡府,如今又身為楚軍副將,戰功卓著,身後有強大的項氏宗族支持,他親手斬殺上將軍宋義,諸將懾服,沒有人敢支吾多語。大家一致支持項羽說:「楚王由將軍家擁立,今將軍為楚王誅滅叛逆,名正義順。」於是共同擁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接管楚軍的統帥權。項羽掌握楚軍後,馬上派騎兵星夜追擊宋義的兒子,一直進到齊國境內,將其殺死。同時,項羽派遣將軍桓楚前往彭城,將事情匯報給楚懷王。懷王鞭長莫及,只得接受既成事實,任命項羽為上將軍,領兵救趙。

項羽誅殺宋義、出任楚軍大將以後,馬上部署進軍救趙。楚軍由安陽開拔,急速北上,準備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渡河。平原津在黃河下游,屬於齊國濟北郡,是齊國和趙國間的主要渡口。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最後一次巡遊,就是由此渡河,抵達沙丘病死的。二世二年,趙將李良叛亂,田間統領齊軍部隊渡過黃河支援趙國,也是走這裡。項羽北上救趙時,濟北郡由齊國將領田安和田都掌握。田安是故齊王田建的孫子,與鉅鹿圍城中的田間、田角兄弟一道,屬於齊國田氏王族內部的田假派,是積極主張救趙的。田都是田榮的部下,本來領軍在濟北與田安對陣。由於田榮固執於田氏王族內部的恩怨,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拒絕與楚國和趙國共同對秦作戰,在政權內部引起了分裂。田都不滿田榮不救趙國的政策,背叛田榮,與田安一起開道迎接項羽。

在田安和田都的積極配合下,項羽軍順利進入濟北郡,抵達平原津,開始作渡河的準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