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章邯撐危局 八、牧羊兒做了楚懷王

<前言>項梁擁立楚懷王,結束了陳勝敗亡以後楚國地區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在楚懷王的名義下,將楚國地區的反秦武裝力量統一起來,繼承楚國的法統,正式復國重建了楚國政權。

二世二年三月,項梁在下相匯合項氏家族以後,進軍下邳,窺視彭城。這個時候的項梁軍,養精蓄銳有日,建設整備完成,兵強馬壯,名將如雲,只待一聲令下,即可開赴進擊。

彭城在下邳的東面,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徐州市。彭城地處淮泗地區的中心,曾經做過楚國的首都,連接魏國與楚國地區的東西通道和連接齊國和楚國地區的南北通道交互匯合於此,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秦帝國時代,彭城與咸陽、滎陽並列,被視為天下三大交通樞紐之一。當時,彭城由楚王景駒的軍隊占據。察覺到項梁軍的意圖,景駒下令大將秦嘉屯軍彭城東部,意圖阻止項梁軍的西進。景駒是楚國舊貴族,陳勝兵敗下落不明後,由獨立活動於淮北地區的張楚軍將領秦嘉擁立為楚王,繼承張楚陳勝,舉起楚國地區起義軍的帥旗。劉邦和張良,一時都集聚在楚王景駒的旗號之下。

項梁以受楚王陳勝之命的名義北上,身為張楚政權的上柱國。秦嘉擁立景駒為楚王,與打著張楚旗號的項梁之間對立,衝突不可避免。項梁召集部下將領說:「張楚陳王首先起兵反秦,戰事不利,下落不明。現在秦嘉背叛陳王,擁立景駒,大逆不道。」於是領兵由下邳西進,攻擊秦嘉軍。秦嘉軍在彭城東戰敗,北向撤退。項梁軍追擊到薛郡胡陵縣(今山東魚台東南),再次擊敗秦嘉。秦嘉戰死,秦嘉所統領的楚軍向項梁投降。楚王景駒西嚮往碭郡方向潰逃,死於混亂當中。項梁合併了秦嘉軍後,暫時停駐在胡陵,整頓收編景駒的舊部,準備西向與秦軍作戰。這個時候,消滅了張楚陳勝政權的章邯已經領軍北上,開始進攻魏國,秦軍一部抵達碭郡東部的栗縣(今河南夏邑)。項梁派遣部下朱雞石和余樊君南下迎擊章邯軍,楚軍戰敗,余樊君戰死,朱雞石退回胡陵。

二世二年四月,項梁領軍北上進入薛郡薛縣(今山東滕州南),得到楚王陳勝確是已經死去的消息,決意撐起陳王後繼的大旗。他誅殺敗軍將領朱雞石,為陳王發喪祭祀,以張楚上柱國的名義,召集楚國各地的起義軍匯集薛縣,共同協議重建楚國政權、推翻秦王朝的大事,這就是歷史上的薛縣會議。薛縣會議的首要課題,就是在陳勝死後如何重建楚國政權。

在薛縣會議上,謀士范增進言項梁說:「陳王的失敗,自有他失敗的道理。秦滅六國,楚國最是無辜。自從懷王受騙進入秦國沒有回來,楚國人至今念念不忘此事。楚國南公曾有預言:哪怕楚國只剩三戶人家,也定會滅亡秦國。陳勝起兵反秦,不立楚王之後而自立為王,號召力有限,政權不能持久。將軍起兵於江東,楚國各地起兵的將領爭先歸附將軍麾下,是因為將軍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將領,他們期待您能擁立楚王的後代,恢復楚國的天下。」

項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議,急令搜尋楚王的後裔。楚懷王的孫子熊心,在民間為人牧羊,被項梁找到。於是,二世二年六月,項梁在薛縣與各路楚軍將領共同擁立熊心為楚王。為了順從楚國人怨恨秦國無信、懷念無辜而死的楚懷王之民望,仍然號稱楚懷王,以盱台(今江蘇盱眙北)為首都,正式重建楚國政權。楚懷王政權建立以後,項梁自號武信君,出任楚軍統帥,部下各路楚軍約有十萬餘人,名副其實地成為六國反秦軍的主力。

當時,秦軍主力在碭郡、東郡一帶,薛縣鄰近碭郡,容易遭受秦軍的攻擊。新都盱台在東海郡南部,地處楚國腹地,前有淮河大澤阻斷,可以避開戰事;後有會稽、九江兩郡楚國故地,可以作為依託。會稽是項梁起兵的根據地,九江是番君吳芮和英布起兵的地盤,都是楚國勢力強大的地方。項梁選擇盱台為首都還有一個原因,盱台緊靠東陽縣,東陽是楚將陳嬰的家鄉,東陽吏民起兵以後,自發集結在陳嬰手下,民心穩定,政權基礎牢靠。項梁任命陳嬰為上柱國,輔佐楚懷王南下盱台建都,將政權安定下來。

薛縣會議結束了陳勝敗亡以後楚國地區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在楚懷王的名義下,將楚國地區的反秦武裝力量統一起來,繼承楚國的法統,正式復國重建了楚國政權。薛縣會議的參加者,除以項梁、項羽為主的項氏家族外,還有陳嬰、英布、蒲將軍、范增、桓楚以及呂臣、呂青父子等人。劉邦和張良也脫離景駒陣營,參加了會議,躋身於擁立楚懷王的功臣之列。

薛縣會議是重建楚國政權的會議,不過,因為楚國是反秦的首事之國、反秦各國的盟主,薛縣會議還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就是恢復韓國。自陳勝起兵以來,為秦所滅的戰國六國中,楚、齊、趙、魏、燕國都已經復國,唯有韓國未能實現復國的宿願。恢復韓國的建議,是由張良向項梁提出來的。得到項梁的同意後,張良在民間找到韓王的後代韓成,擁立為韓王,張良任韓國司徒。二人共同領兵前往舊韓國的潁川地區,致力於韓國的復國運動。

六國的復國運動分散了帝國秦軍的攻擊目標。章邯在快速消滅陳勝張楚政權後,將下一步進攻的目標指向了剛剛復國的魏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