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章邯撐危局 七、項梁渡江北上

<前言>通過渡江北進,未來項氏楚國政權的軍政建設,有了基本的雛形。未來楚軍的主要將領如范增、陳嬰、英布、蒲將軍、鍾離昧等,以及項氏一族如項伯、項莊、項它、項冠、項聲、項悍等人,大概都是在這個時候會齊於項梁軍中的。

項梁是老練而有城府的人,吳縣起兵以後,他並不急於西進外征,而是徵兵整軍,安撫郡內各縣,首先致力於江東根據地的建設和鞏固。從二世元年九月到二年十二月,項梁軍一直在江東整訓,密切注視形勢的發展。二世二年十二月,章邯軍攻破張楚的首都陳縣,陳勝下落不明。

當時,陳勝部將召平在東海郡南部一帶攻城略地。召平是廣陵縣人,廣陵縣是東海郡南部邊縣,在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渡過長江就是會稽郡。召平領軍攻打廣陵縣不下,得到陳勝兵敗、秦軍東進的消息,放棄圍攻廣陵,南下渡過長江,來到吳縣面見項梁。召平假借楚王陳勝的名義,任命項梁為楚國的上柱國,命令他迅速帶領軍隊渡江西進,進攻秦軍。上柱國是楚國最高軍政大臣之一,地位僅次於令尹。項梁起兵自任會稽郡守,已經將江東地區安定下來,正欲伺機西進。得到召平的任命以後,他應命選拔精銳,統領八千江東兵北上渡過長江,進入東海郡內。

項氏是楚國名族,在楚國地區極具號召力,現在又得到陳勝的任命東進擊秦,宛若如虎添翼,如龍乘雲。風聞項梁軍的到來,楚國各地的起義軍紛紛慕名前來投靠。首先歸附項梁的是陳嬰軍。

陳嬰是東陽縣(今江蘇盱眙東南)人,本是秦的東陽縣令史,也就是縣令手下的小職員,為人嚴謹而有信用,很受地方上敬重。關東大亂時,東陽縣的年輕人殺了縣令,糾集數千人起事反秦,推舉陳嬰做了首領。項梁軍接近東陽時,陳嬰的部隊已經有兩萬人。項梁派遣使者到東陽,希望與陳嬰聯軍西進共同擊秦。

秦末離戰國不遠,世卿世祿,古代貴族社會的遺風還在,特別是楚國地區,血緣氏族依然根深蒂固。陳嬰出身平民,本來不是要鬧事造反的人,被眾人擁戴為首領,也是出於勉強,心裡始終是不安的。陳嬰父親早死,從小由母親扶養長大,行事為人,受母親影響很大。他得到項梁聯軍的建議以後,將此事與母親商量。陳母對陳嬰說:「自從我嫁到陳家,沒有聽說過你祖上有大富大貴的人。你現在出人頭地暴得大名,不是好事。不如有所歸屬,事情成了以後,可以攀龍附鳳,裂地封侯;事情不成,不是挑頭的人,也便於逃亡。」陳嬰以為母親的話很有道理,決定歸屬於項梁。他對部下們說:「項氏一族是將門世家,聞名於楚國。當今舉兵要想成就大事,非由項氏來領導不可。如果我們歸依名族,仰仗項氏的名望實力,一定可以滅掉暴秦,大家也會有好的前景。」部下們紛紛表示贊成,陳嬰於是率領部隊歸附項梁,成為項梁軍的一部。

召平假借陳勝名義任命項梁為楚上柱國,是希望項梁迅速領軍西進,攻擊集結在陳郡、泗水郡一帶的秦軍,所以同時有「急速引兵西去擊秦」的命令。然而,項梁並沒有如命急速西進,而是一路北上。由廣陵北上渡過長江,走東陽合併陳嬰軍後,項梁領軍沿大澤(今洪澤湖)東北向,由淮陰方向渡過淮河,繼續北上,由淩縣(今江蘇泗陽北)抵達下相縣(今江蘇宿遷西)。在下相停留整編後,東北方向開拔到下邳,屯軍停駐下來。

項梁是有戰略眼光的將領,他之所以沒有馬上西擊秦而是北上,自有其明確的戰略意圖。首先,項氏家族的封地和根基,在淮北泗水流域的下相縣。項梁和項羽避禍客居吳縣,項氏宗族都留在了下相。項梁起兵江東,仰仗的是世代楚將的家世名望,掌握江東會稽以後,迅速北上回到下相,與項氏家族會合,自然成了項梁的一大急務。東海郡是楚國故土,遠離關中,秦統一以來成了反秦勢力的逃亡聚集之地,以楚將的名義佔領東海郡,略地收兵,壯大軍隊,是項梁北上的另一大目的。可以說,項梁的這兩大目的都圓滿地完成了。

持續三個月的北上進軍,項梁軍沒有遭遇重大的戰鬥,順利地佔領了東海郡。活動在這一帶的反秦武裝力量,紛紛歸屬項梁。項梁部下軍隊,已經發展到六、七萬人。這支六、七萬人的軍隊,就是未來楚軍的基本力量。楚軍的眾多名將,都是在這個時候加入到項梁軍中來的。繼陳嬰軍的歸附以後,活動在淮南一帶的江洋大盜英布、號為蒲將軍的柴武等所率領的武裝勢力,也紛紛歸屬項梁,成為項梁軍的一部。英布和蒲將軍,後來都成為楚軍名將,消滅秦軍主力的鉅鹿之戰,首先渡黃河攻擊秦軍的先鋒,就是他們統領的部隊。謀士范增、軍事天才韓信、梟將鍾離昧、張楚政權的大臣呂臣和他的兒子呂青等人,也都是在這個時候加入項梁軍的。

項梁軍抵達下相以後,告慰先祖,安頓故鄉父老。項氏舉宗族從軍,成為後來項氏政權的核心,史書籠統所稱的諸項,如項伯、項莊、項它、項冠、項聲、項悍等人,大概都是在這個時候會齊於項梁軍中的。通過這次渡江北進,未來項氏楚國政權的軍政建設,有了基本的雛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