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章邯撐危局 二、英雄周文

<前言>秦軍的精銳,使周文震驚;秦軍的布陣,使周文繚亂。周文憑藉他豐富的軍事經驗,意識到眼前的秦軍非同一般,當是秦軍精銳中的精銳,也許就是傳聞中的始皇帝的近衛軍團。

陳勝、吳廣起兵於泗水郡大澤鄉,其地遠離關中咸陽靠東,遠離南北兩疆在中,是帝國外重內輕之軍事格局中最空虛薄弱的地區之一。

陳勝七月起義,九百人攻佔大澤鄉及其所在的蘄縣。不到一個月間,先後攻克銍、酇、譙、苦、柘等數縣,擁有六、七百乘戰車,一千餘名騎兵,步兵數萬人。陳勝進而一舉攻下陳郡郡治陳縣,稱王,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軍的迅猛發展,楚國故地民眾的響應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不過,陳勝軍若入無人之境的軍事進展,其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武備鬆弛的內郡各級秦政權,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張楚政權在陳縣建立以後,迅速做出了主力西進關中奪取咸陽、分部四面出擊的軍事部署。西進的張楚軍由兩支部隊組成,一路軍以吳廣為假王,統領張楚軍主力進攻滎陽,指向關中的東大門函谷關;一路軍以宋留為將軍,領兵攻取南陽,伺機奪取進入關中的南大門武關,兩路進軍的目標都是關中咸陽。滎陽在三川郡境內,是由關東地區走三川東海道通向關中的第一道門戶,控制東西南北交通的關口,秦王朝駐有重兵防守。緊靠滎陽東北部,秦帝國建有著名的糧食儲備基地——敖倉,大量存貯戰備用糧。滎陽的屯軍和敖倉的糧食,構成秦帝國控制關東地區的戰略基地。

吳廣軍一路順利,擊敗沿途的秦軍,包圍了滎陽。當時,秦王朝的三川郡守是李斯的長子李由。吳廣軍逼近,他由郡治洛陽抵達滎陽,統領滎陽駐軍,死戰堅守。吳廣軍雖然圍困了滎陽,卻無法攻克,戰局陷入了膠著狀態。另一支西進軍的宋留部隊雖然順利地進入南陽郡,也遭到了南陽秦軍的阻擊,無法迅速逼近武關。西進軍的這種膠著形勢,引發張楚政權作出一項新的戰略決定:繞過滎陽,直接進攻函谷關。英雄周文,由此登上歷史舞台。

周文,又名周章,是陳縣的豪傑賢俠,曾經在戰國四大公子之一楚國春申君的門下做過門客,自稱熟習兵法。秦楚戰爭中,他從軍抗秦,曾經入項燕軍中服役參戰,做過將軍幕府的視日,相當於作戰參謀,負責天氣地形、占卜預測,有相當的軍事經驗和才能。陳勝軍攻克陳縣以後,他以地方豪傑的身份參與了張楚政權的建立,得到陳勝的信任。繞過滎陽的戰略,也許就是周文的建議,獲得了陳勝的賞識和贊同。張楚政權任命周文為將軍,另外率領一支軍隊繞過滎陽西進,直奔函谷關而去,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破關突入關中,奪取咸陽。周文的軍隊,得到圍困滎陽的吳廣軍的支援,順利進軍,突破洛陽、新安、澠池一線的秦軍防線,一舉攻破函谷關。

函谷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是秦扼守關中本土的咽喉要地、軍事重鎮。戰國以來,秦與關中六國爭鬥,有勝有敗,有進有退。不過,秦軍的進退有一條基本的底線,就是函谷關從未丟失過,始終能夠將諸侯國軍阻止在函谷關下,保障關中本土不受敵軍的侵入蹂躪。秦最終能夠戰勝六國,因為守住函谷關而保有穩定的關中根據地,可以說是極為重要的基本條件。周文攻破函谷關,是秦建國以來從來未有過的重大失敗,也是張楚軍的一次決定性的勝利。關中震動惶恐,反秦軍鼓舞歡騰。函谷關被攻破以後,關中八百里平川,幾乎是無險可守。入關後的周文乘勝進軍,沿渭水南岸的大道急速西進,過寧秦、鄭縣,幾乎是毫無阻攔,一直打到咸陽東郊,驪山腳下的始皇帝陵旁。周文的部隊浩浩蕩蕩,擁有兵車千乘,步兵數十萬人,西望秦都咸陽,大有一舉消滅秦帝國之氣勢。

然而,就在周文軍抵達驪山東面的戲水時,一支精銳的秦軍部隊,已經靜悄悄地在戲水西岸嚴陣以待。戰國末年,周文參加過項燕對抗王翦的大戰,秦楚兩軍百萬雄師的戰陣,他是見識過的。秦末亂起,他身為張楚軍將領統兵西進,一路上與無數秦軍交戰過來,可謂破關斬將,久經沙場。然而,當他觀望布陣在戲水西岸的秦軍時,不禁倒抽一口涼氣,有不寒而慄之感。

戲水西岸的秦軍,約有五萬人,分為五軍,排列成前鋒、後衛兩陣。前鋒三軍,右軍依託驪山布陣,左軍旁靠渭水布陣,左右軍之間,中軍橫列展開。前鋒三軍之後,後衛兩軍集結在前鋒三軍的結合部,作支援依託。五部秦軍,每軍萬人,自成一獨立軍團,各軍團布陣相同,分別列成右方陣、左曲陣、中方陣和軍幕指揮所。

右方陣成長方形作縱深排列,約有六千人,是一支由弩兵、步兵、車兵構成的主體部隊。方陣最前端是三列弩兵橫隊,每列六十八人,共二百零四人,軍士不穿鎧甲,手持弓弩類遠程武器,組成軍陣的前鋒。前鋒之後是車兵和步兵相間的三十八路縱隊。車兵身穿鎧甲,持戈、矛、戟等長兵器,分乘由四匹戰馬牽引的戰車。步兵有不穿鎧甲者,為輕裝步兵;有穿鎧甲者,為重裝步兵,分持長短各種兵器。右方陣兩翼,各有一列弩兵橫隊,分別外向排列,為右方陣的翼衛,防止敵軍從兩翼的襲擊。右方陣的最後,有一列後向排列的弩兵橫隊,為右方陣的後衛,防止敵軍從背後的襲擊。右方陣的布陣,依據長兵在前、短兵在後的陣法,攻守兼顧,滴水不漏。

左曲陣是一個由四個分陣組成的曲尺形軍陣,由九百名弩兵、步兵、車兵、騎兵混合編成。四個分陣分別為弩兵陣、騎兵陣、混成陣和車兵陣。弩兵陣突出於左曲陣的最前端,由三百三十二名弩兵組成。弩兵陣的陣表,即軍陣的四面由一百七十二名立射弩兵組成,其陣心是一百六十名跪射弩兵,成八路縱隊排列。弩兵陣後外側是騎兵陣,是由戰車六乘、騎兵一百零八騎編成的長方形軍陣,戰車在前先導,騎兵跟隨在後,戰車以三乘為一列,騎兵以四騎為一組。弩兵陣後內側是混成陣,是由車兵、騎兵、步兵混合編成的長方形軍陣,十九乘戰車排列成三路縱隊,二百六十四名步兵編組跟隨其後,陣後另有八名騎兵殿後。車兵陣側接混成陣,前鋒收斂與右方陣看齊,是由六十四乘戰車和一百九十二名甲士組成的正方形方陣。六十四乘戰車排成八縱列,每列八乘戰車,每乘戰車由四匹戰馬牽引,車上有御手一名,甲士二名,皆著重裝鎧甲。左曲陣陣形複雜,成所謂大陣套小陣,陣中有陣的布局。四陣組合自在,變換自如,特別是騎兵的機動運用,可謂是前所未見。

在左曲陣之後,是中方陣。中方陣的構成與右方陣類似,由三千名弩兵、輕重裝步兵和車兵組成。中方陣也是長方形軍陣,與右方陣不同的是,中方陣作橫向排列,後衛左曲陣,右翼右方陣,是軍團方陣的支援部隊。軍團的指揮部、戰車帷幕、儀仗鼓旗,布置在左方陣和右方陣的縱深部,整個軍團方陣的後方。

秦軍的大營,在前鋒三軍團後面,依託後衛兩軍團移動,儀仗鮮明,警衛森嚴,傳令騎士進進出出,金鼓旗幟變換有序,宛若燈影戲中幕後牽線的手,指揮各軍團各軍陣移動,如影隨形。

秦軍的精銳,使周文震驚;秦軍的布陣,使周文繚亂。周文憑藉他豐富的軍事經驗,意識到眼前的秦軍非同一般,當是秦軍精銳中的精銳,也許就是傳聞中的始皇帝的近衛軍團之一、拱衛帝都咸陽的京師中尉軍。

以數量而論,楚軍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由於地形的限制,數十萬大軍無法展開。周文不敢輕敵,他首先以楚軍輕銳部隊,築便橋強渡戲水,由戰車打頭,步兵跟隨,試探衝擊秦軍前鋒三軍團的結合處。秦軍放任楚軍渡河,待部分楚軍渡過戲水時,三軍團齊進,轉換陣形,將九陣展開,合攏結合部,開始攻擊。秦軍首先由弩兵直立蹲跪輪番射擊。萬箭齊發之後,弩兵閃開撤至兩翼,陣門開啟,戰車出動,步兵跟進,突入楚軍軍陣,直接攻擊遭受弩兵射擊後的楚軍。就在車戰交戟和步兵格鬥展開之時,集積起來的秦軍騎兵迅速由兩翼撲出,突入半渡的楚軍身後,焚燒破壞便橋,切斷戲水兩岸楚軍的聯繫。楚軍士兵,先遭秦軍強弓勁弩射擊,因傷亡而震恐,繼而被秦軍戰車衝開軍陣,隊形出現混亂。當編隊嚴整、擊殺兇猛的秦軍步兵方陣抵達眼前時,後方又因秦軍騎兵的包抄而動搖,紛紛潰散,無法作有組織的抵抗,多成了秦軍士兵據以報功的首級。

初戰戲水的結果,楚軍大敗,渡過戲水的楚軍,幾乎無一生還。周文在戲水東岸穩住陣腳,不敢再輕易渡河攻擊。他曾經試圖引誘秦軍渡戲水,準備利用數量優勢在戲水東與秦軍決戰。然而,秦軍儘管初戰獲勝,卻不乘勝追擊,事後也絲毫不為周文軍的引誘所動,只是堅守在戲水西岸。秦楚兩軍,相持在戲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